重复:J Am Coll Cardiol:传统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证据和潜在的机制

2017-07-19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吴刚 环球医学

2017年6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由中国科学家进行的系统综述,考察了传统中医药(TCM)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证据和潜在的机制。

2017年6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由中国科学家进行的系统综述,考察了传统中医药(TCM)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证据和潜在的机制。

TCM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且已经获得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然而,TCM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明确作用因缺乏可信的科学证据而仍然未知。目前现有的有关TCM的随机对照试验都有缺陷,样本量小,结局不同,使其难以得出TCM的实际获益和危害的明确结论。研究人员系统评估了TCM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中药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和潜在机制。结果表明,TCM可用作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补充和替代治疗手段。然而,需要进一步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估TCM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硬终点的影响。

原始出处:
Hao, P., et al. (2017).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J Am Coll Cardiol 69(24): 2952-2966.

作者: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吴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斥假“神医”—— 中医药声誉受到严重负面影响

继媒体曝光演员“刘洪斌”冒充“神医”频频为虚假医药广告代言的骗局后,多个相关部门发出整顿、查处的通知、公告。6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出,“刘洪斌”冒用“中医药(民族医药)专家”等名义,对中医药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称,该局高度关注此次媒体曝光的“专家刘洪斌”事件。该事件中的“刘洪斌”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未在中医医疗机构任职,也不是所宣称的“苗医传人”,中医药社会团

中医药法:即将实施,为健康服务提供中国方案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国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仙草”“秘方”今何在?——看影视作品里的中医药

《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女医明妃传》,宫斗、传情、疗伤、救命,各路红极一时的热播剧中,中医和中药“默默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神器”。剧中的“救命神药”是否靠谱?“女神们”常用的美容秘方是否管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令她“貌美如花”?白芷、白蔹、白术、白茯苓、白芨、白蒺藜和白僵蚕制成“七白膏”,这是《女医明妃传》中的美白药膳方,引得剧中后宫三千佳丽争相追捧。真有那么神奇?记者咨询专业医生了解

写在青蒿素论文发表40周年

1977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第 22 卷第 3 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在当年我国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抢在外国人前面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现。2015 年,因为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的历史性发现,屠呦呦研究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

张伯礼院士:青蒿素的研究与发展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在青蒿素抗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7 年3 月,《科学通报》发表了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撰写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的论文, 首次公开了青蒿素结构研究信息。文章的发表受到了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促进了青蒿素的开发和研究。2015 年, 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40 年来,

国务院发文:鼓励西医离职学中医

文件中明确表示,要“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