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替尼与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复发/难治性侵袭性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一项单臂 II 期试验

2024-04-14 淋立尽治 淋立尽治

在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单组 II 期研究中,我们评估了阿卡替尼、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联合方案(R2A 方案)对 R/R B 细胞 NHL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背景

BTK抑制剂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理论上,BTK 抑制剂与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的组合可能是治疗复发/难治性 (R/R)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有效方案。一项评估依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联合治疗 R/R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患者的试验显示出良好的疗效,ORR 为 44% ,但也有相当大的毒性,导致几名患者停止治疗。相比之下,第二代 BTK 抑制剂 acalabrutinib 可以作为该组合的替代部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毒性,因为与伊布替尼相比,它对 BTK 的选择性有所提高。

在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单组 II 期研究中,我们评估了阿卡替尼、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联合方案(R2A 方案)对 R/R B 细胞 NHL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单臂 II 期研究,评估了阿卡替尼、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联合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周期包括第1-28天,其中利妥昔单抗 375 mg/m2 在第 1 天静脉注射,来那度胺 20 mg 从第1天到21天口服,每天一次,阿卡替尼100 mg从第1天到28天口服每天两次。如果在此期间疾病没有进展,则每四个星期重复一次周期,最多六个周期。那些对 R2A 方案(定义为 PR 或 CR)有反应并完成联合治疗的 6 个周期的患者将接受阿卡替尼单药治疗维持治疗长达1年。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是客观缓解率,定义为根据Lugano标准客观缓解为 PR 或 CR 的患者比例。次要结局包括 CR 率、DoR、PFS、OS 和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纳入标准:

入组诊断为DLBCL(包括GCB型和n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性滤泡淋巴瘤以及伴有richter转化的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如果患者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则他们应该是经历过至少一种治疗后的复发或难治性肿瘤;如果他们是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候选者,则应该是经历至少两种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肿瘤。先前的治疗应包括基于抗CD20的化疗。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也可以入组。

研究结果

2019年7月11日至2021年1月26日,来自韩国来自12个中心的66名患者入组并接受了治疗,入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 9.1 个月。总体患者的ORR 为 54.5%(95% CI 42.4%–66.4%)。CR 率为 31.8%(95% CI 21.4%–43.9%)。非生发中心 B 细胞 (nGCB) 型 DLBCL 患者和生发中心 B 细胞 (GCB) 型 DLBCL 患者的 ORR 和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79)。从开始治疗到缓解的中位时间为2.0个月(范围 1.0-13.4 个月)。1年PFS 和OS率分别为 33.1% 和 67.5%。中位 PFS 为 4.4 个月(95% CI 3.5-11.6,图 1)。

图片

图1.总体患者的PFS和OS

不良反应:

39 名患者 (59.1%) 经历了不良事件。22名患者出现血液学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次是血小板减少症。27名患者出现其他不良事件,其中皮疹最常见,其次是瘙痒。3级及以上毒性主要是血液学毒性,也有一些是其他毒性。这些毒性是可以控制的,并且没有发生相关死亡。由于血液学毒性,18名患者延迟治疗,4名患者减少剂量。一名患者出现药物反应,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综合征。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症状是由药物还是疾病进展引起的。然而,研究人员认为进一步服用研究药物不会使患者受益,因此患者随后退出研究。

研究结论

总之,阿卡替尼、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的组合是 R/R B 细胞 NHL 可接受的治疗方案,且毒性可耐受。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类似组合的协同功效。

参考文献

[1] Park C, Lee HS, Kang, Koh Y. Combination of acalabrutinib with lenalidomide and rituximab in relapsed/refractory aggressive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a single-arm phase II trial. Nat Commun. 2024 Mar 30;15(1):2776. doi: 10.1038/s41467-024-47198-4. PMID: 38555311; PMCID: PMC10981676.

作者:淋立尽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lood:FCR方案治疗CLL随访19年长期缓解,部分患者可实现功能性治愈

近日报告了该FCR研究中位随访19年的更新数据。本次更新的主要目的是确认长期缓解的持久性,并评估其他肿瘤的发生率。

AJH:单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新诊断的获得性血友病A疗效比较

单剂量利妥昔单抗加糖皮质激素方案显示出类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且环磷酰胺无继发性恶性肿瘤或生殖毒性的报道风险,可能被推荐作为AHA的一线治疗

【协和医学杂志】超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一例

患者男性,61岁,因“咳嗽2年余,发现血肌酐(Scr)持续升高10个月,尿量减少3周”,于2018年12月9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和甲氨蝶呤联合对新诊断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效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的2期临床试验,以评估R2-MTX对新诊断的PCNS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Heliyon:利妥昔单抗对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免疫状态的影响——CCCG-BNHL-2015的一项前瞻性研究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强化化疗中加入利妥昔单抗对积极治疗后免疫重建的影响。在确定哪些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受益于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和重新接种方面存在研究空白

【BJH】BR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6年长期随访

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首选方案之一,2014年IWWM推荐作为一线和复发患者的标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