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新型葡萄糖监测传感技术能有效预防低血糖事件

2016-09-13 Mechront 译 MedSci原创

虽然,对1型糖尿病的血糖进行严格控制,可以延迟大血管和微血管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这就要求了更密切的血糖水平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我们的目的是,评估新型葡萄糖监测传感技术 vs 自我血糖监测,能否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 在这项多中心、前瞻性、非盲、随机对照试验中,我们纳入了来自23个欧洲糖尿病研究中心、血糖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HbA1c ≤58 mmol/mol

虽然,对1型糖尿病的血糖进行严格控制,可以延迟大血管和微血管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这就要求了更密切的血糖水平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我们的目的是,评估新型葡萄糖监测传感技术 vs 自我血糖监测,能否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

在这项多中心、前瞻性、非盲、随机对照试验中,我们纳入了来自23个欧洲糖尿病研究中心、血糖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HbA1c ≤58 mmol/mol [7·5%]),排除妊娠试验阳性患者。。按1:1随机分为新型葡萄糖监测传感技术组(干预组)和自我血糖监测组(对照组)。主要终点为基线到6个月,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的变化情况。

从2014年9月4日至2015年2月12日,共募集了328名患者;筛查后,120例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121例分配到对照组;两组分别有119例和120例的患者数据可用,对其进行了分析评估。

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低血糖时间在基线时为3·38 小时/天,6个月时为2·03 小时/天(变化 −1·39);对照组患者则从基线的3·44 小时/天,变化到6个月时的3·27 小时/天(变化 −0·14);组间差异为−1·24 (SE 0·239; p<0·0001);也就是说,干预组 vs 对照组,低血糖时间降低了38%。

研究期间没有没有设备相关的低血糖或安全问题发生。不过有10名患者报告了13例传感器相关不良事件:4例过敏(1例重度,3例中度)、1例瘙痒(轻度)、1例皮疹(轻度)、4例有传感器插入部位症状(重度)、2例红斑(1例重度,1例轻度)、1例水肿(中度)。有9名参与者报告了10例严重不良事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但均与设备无关。

结果表明,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新型葡萄糖监测传感技术可以降低低血糖发生时间。在以后,需要对血糖控制欠佳患者、以及儿童患者等进行了该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原始出处:

Jan Bolinder,et al.Novel glucose-sensing technology and hypoglycaemia in type 1 diabetes: a multicentre, non-maske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September 12, 2016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chront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6)
#插入话题
  1. 2016-11-08 howi
  2. 2016-09-22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很好,非常有益

    0

  3. 2016-09-16 lhl629

    学习了,很好。

    0

  4. 2016-09-15 doctorJiangchao

    继续关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