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R:围手术期连续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对克罗恩病早期内镜复发的预测能力

2019-03-05 不详 MedSci原创

围手术期的粪便钙网蛋白水平变化以及它是否预示早期术后复发内镜的克罗恩病是未知的。因此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的围手术期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术后3个月克罗恩病内镜复发的情况。

背景: 
围手术期的粪便钙网蛋白水平变化以及它是否预示早期术后复发内镜的克罗恩病是未知的。因此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的围手术期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术后3个月克罗恩病内镜复发的情况。

方法:
本项研究共招募了接受切除的114 名连续患者(90 名克罗恩病,24名非克罗恩病)。主要观察指标: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变异和风险因素。通过使用接收器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可能的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预测准确性。

结果:  
克罗恩病组术前第14天和术后第14,21,28,60和90天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高于非克罗恩病组(p <0.05)。20例患者(22.2%)在切除术后3个月出现内镜复发。从术前第14天到术后第14天,粪便钙卫蛋白变化(Δfecal钙卫蛋白)的趋势在复发和非复发组中相反。多变量分析显示,这种变化是早期内镜复发的预测因素(p<0.05)。ΔFecal钙卫蛋白在预测早期内镜复发方面优势明显,截止值为240μg/ g。

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围手术期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从术前第14天到术后第14天,粪便钙卫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术后早期内镜复发的实用预测指标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NFLAMM BOWEL DIS: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无症状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在无症状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一般通过反复地进行各种检查以期望尽早识别疾病是否发生了恶化。其中反映肠道炎症状况的粪钙卫蛋白(FC)可以有效预测IBD复发的的情况。

Dig Dis & SCi:MRI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中的作用:与生物标志物的比较

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通过Mayo评分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疾病活性。而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 计算机断层扫描(FDG PET-CT)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UC治疗的程度,疾病活动和反应,这一优点特别是在高危人群或不愿意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尤为重要。

Dig Dis & Sci: 粪便钙卫蛋白可以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和组织学种的疾病缓解程度

持续性活动性内镜表现和组织学炎症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中较差的预后结局相关。而粪便钙卫蛋白浓度是评估内镜和组织学缓解的替代指标。本项研究旨在确定粪便钙卫蛋白与内镜或组织学疾病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最佳截断值以评估内镜和组织学缓解。

DDS:不同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粪便微生物组成也不同

我们都知道,栖息在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构成了我们生理和新陈代谢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参与着我们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状态的改变。不同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活性的变化可导致免疫力下降,炎症的出现,甚至癌症的发生。因此,本项研究基于胃肠道肿瘤部位(GIT)比较来自不同位置的肿瘤的患者的粪便样品中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并评估细菌组合物对肿瘤发生的可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