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赢——钱军教授谈乳腺癌精准诊疗与管理

2020-04-20 佚名 肿瘤资讯

在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支持下,恶性肿瘤诊疗逐步进入到精准治疗时代,在乳腺癌领域体现尤为明显。乳腺癌诊疗方案众多,涉及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多个治疗模式,全程管理对于乳腺癌诊疗至关重要。

在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支持下,恶性肿瘤诊疗逐步进入到精准治疗时代,在乳腺癌领域体现尤为明显。乳腺癌诊疗方案众多,涉及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多个治疗模式,全程管理对于乳腺癌诊疗至关重要。

精准医学理念下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来讲,恶性肿瘤治疗已经进入到多学科协作模式,即所谓的MDT。

外科治疗是乳腺癌MDT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MDT在乳腺癌中是相对比较规范和成熟的。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外科治疗如何进一步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举例来讲,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以及乳房成型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使患者在疾病愈合的同时,保持良好的乳房外观和上肢功能。近年来,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在德国,乳腺癌患者的保乳率甚至可以达到80%。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避免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所带来的上肢功能水肿的并发症。乳房重建和再造可以帮助患者重塑乳房外型,使患者恢复自信心和正常生活。

总之,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乳腺外科治疗进入到保乳、保腋的个体化治疗时代。

乳腺癌精准治疗发展趋势

刚才已经提到了MDT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作用,外科手术目前在向微创整形、重建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病理科在乳腺癌精准治疗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乳腺癌诊疗已经进入分子分型时代,在治疗前需要明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并且化疗现在也在做“减法”。根据不同的分子分型诊断,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另外内分泌治疗,目前在做“加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已经进入“内分泌+”的时代,诸如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等。放疗也更为精准,已经进入到三维适形精准放疗。

整体而言,乳腺癌治疗更趋于个体化、精准化,可以通过分子分型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施治,通过MDT的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精准诊疗思路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诊疗已经进入“内分泌+”的时代。内分泌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包括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这类药物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它在靶血管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可以抑制体内正常雌激素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目的。

第二种药物就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常见的是氟维司群。它可以结合阻断和降解ER,竞争性抑制雌二醇对ER的结合,阻断雌激素和ER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内分泌治疗作用。

第三种药物是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有甾体类的依西美坦和非甾体类的阿那曲唑和来曲唑,主要是抑制卵巢以外的肾上腺素、脂肪组织分泌的雌激素。第四种药物是CDK4/6抑制剂,多个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CDK4/6抑制剂可以给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目前国内上市的CDK4/6抑制剂只有哌柏西利。对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治疗需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可以让患者免于去势手术。

此外,治疗药物还有诸如HDAC抑制剂、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

MONALEESA-3研究首次证实了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既往没有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或者既往完成辅助内分泌治疗大于12个月的复发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颠覆了过去数十年间HR+/HER2-晚期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单一的内分泌治疗模式,巩固了CDK4/6抑制剂联合AI治疗HR+/HER2-晚期绝经后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地位。

对于绝经前晚期HR+乳腺癌,可以采用AI或者氟维司群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剂。对于绝经后HR+乳腺癌患者,可以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AI或者氟维司群,大大提高患者的中位PFS和OS。目前来讲, 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佟仲生教授专访:因势利导,ADC药物开启乳腺癌治疗新时代

2020年1月21日,T-DM1(恩美曲妥珠单抗)在中国获批,其作为我国首个获批的ADC类药物,相比传统治疗药物具备何种优势?T-DM1的应用场景又有哪些?该药上市后,乳腺癌治疗又该何去何从?

规范不失有效——俞乔教授谈疫情期间乳腺癌诊疗活动开展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打乱了国人的生活节奏,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更是一个沉重打击。一方面,肿瘤患者免疫力相对低下,成为新冠肺炎的易感者。另一方面,在感染新冠肺炎后,肿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脂肪组织中这种蛋白会促进乳腺癌发展!

导言:众所周知,较高的体内脂肪会增加患乳腺癌以及其他癌症的风险。詹姆斯·格雷厄姆·布朗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有13种癌症都与肥胖有关,而不仅仅是乳腺癌。

王殊教授解读:2020年CSCO BC指南早期乳腺癌系统治疗的更新要点

2020年CSCO BC新闻发布会于4月10日在线上顺利举行。 CSCO理事长兼秘书长、CSCO BC主任委员江泽飞教授及CSCO BC的专家学者,在线见证了新版CSCO BC诊疗指南的发布。北京大学

Cell Death Dis:CDK4/6抑制剂联合PARP抑制剂或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DNA损伤会导致基因突变,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通过抑制PARP的表达靶向癌症中的DNA损伤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策略。然而PARP抑制剂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所以

争议中前行—张剑教授谈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作为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可以达到缩瘤降期、增加保乳机会、减少手术创伤以及预估复发风险的目的。新辅助治疗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有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张剑教授就HR+/HER2-乳腺

拓展阅读

临床实例,早期高风险乳腺癌放疗后应用ctDNA MRD监测效果如何?

本文还对当前有关ctDNA检测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包括其优点和局限性。虽然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DNA筛查,但研究人员推测特定患者群体可能会从这种创新诊断工具中取得最大获益。

《新英格兰医学》治疗案例:年仅45岁的乳腺癌患者病灶转移了,医院做出了怎样的治疗决定?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报道的治疗案例,也就是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里,医疗专家是如何确定治疗方案的。

戚锐锋/冷越:晚期乳腺癌HER2异质性探讨

现分享一例her-2异质性晚期乳腺癌诊治情况及相关文献复习。

European Radiology: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与过表达的乳腺癌亚型MRI鉴别

多种不同的弥散MRI模型,如传统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弥散张量成像(DTI) 和弥散峰度成像,已被用于诊断、鉴别诊断和亚型分类。然而,这些模型在预测HER2阴性或阳性状态时表现出次优的诊断性能。

European Radiology:多模态放射组学能否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全身治疗的疗效?

近年来,机器学习在医学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在多项放射组学研究中已经探索了预测乳腺癌对NAST的肿瘤反应。放射组学是一种可以提取图像特征并以数字形式呈现的影像学技术。

Radiology:使用MRI全自动方法量化乳腺癌发病率与背景实质增强的相关性

在临床实践中,BPE对乳腺癌风险评估的障碍之一是放射学家对BPE进行评估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排除了重复性,降低了精确度,并可能在乳腺癌风险的研究中引入二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