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Hepatol:全球不同地区肝癌发病 模式及主要病因研究重要成果

2019-04-21 不详 复旦大学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资料表明,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人数超过84万,因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78万。其中,约一半的肝癌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毫无疑问,肝癌给全球和我国造成了极为沉重的疾病负担。截至目前,多种因素已被证实是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酒精和黄曲霉毒素等。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肝癌发病模式差异较大,例如在中国60%以上的肝癌是由H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资料表明,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人数超过84万,因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78万。其中,约一半的肝癌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毫无疑问,肝癌给全球和我国造成了极为沉重的疾病负担。截至目前,多种因素已被证实是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酒精和黄曲霉毒素等。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肝癌发病模式差异较大,例如在中国60%以上的肝癌是由HBV感染引起的,而在邻国日本的主要病因却是HCV感染。因此,了解不同地区的肝癌发病模式,对于肝癌的精准预防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

近日,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团队和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张铁军副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在全球不同地区肝癌发病模式及主要病因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究成果以《不同病因导致的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趋势分析: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6 》(“The trends in incidence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caused by specific etiologies: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and implications for liver cancer prevention”)为题,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

该研究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6)数据,系统分析了1990至2016年间,195个国家和地区的肝癌发病模式。研究发现,HBV感染依然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其占比超过40%,在东亚和西非地区,这一比例超过50%;在高收入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在澳洲以及西欧国家,酒精性肝癌则占比最高。

团队进一步对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全球范围内,由HCV导致的肝癌发病率增速最快,而由酒精导致的肝癌处于平稳水平。不同地区、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异质性。在低中收入国家,肝癌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有效控制了HBV的感染;在高收入的北美地区,HBV导致的肝癌却增速最快,这与当地HBV感染率的增长一致。在东欧地区,肝癌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由酒精导致的肝癌发病率增速最快,这与该地区居民既往高酒精摄入有关。该研究系统地解析了过去近30年全球的肝癌发病模式变化,阐明了不同地区肝癌防治的重点方向,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全球不同地区肝癌发病模式及主要病因存在显着差异

原始出处: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9-04-22 gwc384
  2. 2019-04-21 留走人康

    肝癌,接下来就要细分了,对于体质好的病人,能否将PD-1类+抗血管新生+放疗等相结合,甚至有必要用TACE进行减负

    0

相关资讯

Hepatology:华西二院刘聪教授团队揭示乙肝病毒相关肝癌发病机制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聪教授团队与基础医学院联合多个研究机构,在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癌发病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Ann Oncol:关于多灶肝癌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对六例多灶肝癌患者共34个病灶进行了高深度全外显子测序,发现多灶肝癌大部分来源于肝内转移,共享部分突变;进一步的进化树分析显示每个病灶又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克隆进化模式,且仅有20%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位于进化树的树干,即为所有病灶所共有,其中,仅有一位患者的索拉非尼敏感靶点位于进化树的树干,提示该患者所有病灶理论上可对索拉非尼治疗产生应答,从而揭示了多灶肝癌因克隆进化引起的药物靶点分布不均的特点

Nature:科学家意外找到了治疗肝癌的潜在新靶点!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肝癌治疗的重要研究短文。这篇论文虽然只有区区3页出头,却以其精妙而清晰的实验设计,揭示了一个和肝癌发病息息相关的关键蛋白。研究人员们也发现,如果抑制这个蛋白,就有望抑制肝癌的发展!有趣的是,这个发现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意外收获——做出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来自西班牙的国立心血管研究中心,其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p38蛋白激酶家族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Hepatology:揭示全新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癌转移中的功能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傅湘辉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Hepatology》发表了题为“MITA1, an Energy Stress–Inducible Long Noncoding RNA,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鉴定了一个能量应激诱导的全新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癌转移中的功能和调控机理。

靶向新药仑伐替尼进入临床,专家共议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新选择

肝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发肿瘤,由于其高度恶性及复杂难治的特点,肝癌的管理越来越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肝癌分期晚、术后易复发、预后差,10年前,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出现使患者生存期获得了一定的延长。近期,新型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仑伐替尼的问世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现已获批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近日,树兰(杭州)医院的牟海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陈进宏教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杨业发教授和复旦大

中国学者率先系统解析全球不同地区肝癌发病模式

HBV感染依然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在高收入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在澳洲以及西欧国家,酒精性肝癌则占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