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novation:IBI310(抗CTLA-4抗体)单药或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或尿路上皮癌的I期研究

2024-05-24 daikun MedSci原创

该研究报道了IBI310单药或与信迪利单抗联合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或尿路上皮癌的I期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IBI310单药或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在晚期黑色素瘤和尿路上皮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CTLA-4是激活的CD4+和CD8+ T细胞表面表达的分子,其靶向可以诱导抑制性信号,目前唯一获准用于治疗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抗CTLA-4单克隆抗体是伊匹木单抗,黑色素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免疫原性肿瘤,其死亡率高,中国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伊匹木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治疗在西方国家改变了晚期黑色素瘤的临床管理,5年生存率超过50%,亚洲国家中,黏膜和肢端黑色素瘤更为常见,需要获得亚洲患者的临床证据,以了解不同黑色素瘤亚型的遗传背景和疗效差异,IBI310是一种重组全人IgG1抗CTLA-4抗体,与伊匹木单抗氨基酸序列相同,信迪利单抗是一种抗PD-1抗体,在中国已获准用于治疗多种人类恶性肿瘤,该研究报道了IBI310单药或与信迪利单抗联合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或尿路上皮癌的I期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评估了IBI310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抗肿瘤活性。

方法

该研究招募了53名18-70岁的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或尿路上皮癌患者,ECOG体能状态为0或1,且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疾病,研究共分为两阶段:单药治疗阶段(Ia)和联合治疗阶段(Ib),Ia阶段使用0.3mg/kg的IBI310,然后采用3+3剂量递增设计,评估1mg/kg、2mg/kg和3mg/kg的IBI310,Ib阶段给予1mg/kg、2mg/kg和3mg/kg的IBI310联合200mg的信迪利单抗治疗4个周期,然后维持信迪利单抗治疗,主要终点是评估IBI310单药或联合信迪利单抗的安全性,次要终点是评估药代动力学特征和抗肿瘤活性,包括响应率、疾病控制率、反应时间、反应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研究结果

总体来说,94.3%的患者出现至少1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大多数为1-2级,26.4%的患者出现≥3级TRAE,IBI310单药或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Ia阶段:10名黑色素瘤患者,无CR或PR,SD为50%,DCR为50%。Ib阶段:34名黑色素瘤患者,ORR为17.6%,DCR为44.1%;9名尿路上皮癌患者,ORR为22.2%,DCR为66.7%。IBI310在0.3-3 mg/k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总体来说,IBI310单药或联合信迪利单抗在晚期黑色素瘤和尿路上皮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

结论

IBI310单药或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在晚期黑色素瘤和尿路上皮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原始出处

Cui C, et al. 2024. IBI310 (anti-CTLA-4 antibody)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sintilimab in advanced melanoma or urothelial carcinoma. The Innovation.

作者:daiku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Cell:北京大学张宁/李航/薛瑞栋揭示了原位和侵袭性肢端黑色素瘤的进化动力学和肿瘤免疫相互作用

该研究利用综合分子和空间分析揭示了原位和侵袭性肢端黑色素瘤的进化动力学和肿瘤免疫相互作用。

I期临床表明,iNKT细胞疗法安全性优异,并能缓解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据统计,全球每年黑色素瘤新发病例约324600例,死亡病例约57000例。手术切除对早期黑色素瘤有效,一旦发生远处转移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6~9个月,5年生存率为30%~40%。

吴荻教授:2024版CSCO指南黑色素瘤治疗的创新与突破

【医悦汇】特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吴荻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聚焦中国医学团队在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大咖谈 | 实体瘤 NRAS 突变的作用机制以及靶点检测

虽然目前全球针对 KRAS 突变亚型的肺癌靶向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类似靶向治疗策略在 NRAS 突变黑色素瘤尚未突破。所以,临床上目前急需探索针对NRAS 突变黑色素瘤亚型有效的治疗策略。

大咖谈 | NRAS突变黑色素瘤治疗进展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NRAS突变黑色素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读书报告 | ICI治疗分离反应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特征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存在明显的个体化特征, 甚至存在病灶异质性。常用的免疫应答标志物,如TMB、新抗原负荷、PDL1表达和IFNγ表达水平均不能有效解释ICI治疗的分离应答现象, 需要探索新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