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sychiatry:心血管健康与抑郁症状风险之间存在关联

2023-04-23 xiongjy MedSci原创

心血管健康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通过更好地控制心血管健康指标,可以降低抑郁症状的风险。

抑郁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本研究发现,心血管健康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详细探讨了心血管健康水平越高,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越低的问题。

研究的对象是法国GAZEL队列中的6980名年龄在53岁左右的成年人,其中23.9%是女性。研究发现,在19年的跟踪期内,有1858名个体(26.5%)出现了抑郁症状。本文使用了一项基于心血管健康指标的复合度量,包括吸烟、体重指数、体育锻炼、饮食、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等。研究发现,这些心血管健康指标是潜在临床相关抑郁症状的指标。具体而言,研究表明,心血管健康水平越高,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越低,七年内心血管健康水平的改善也与较低的抑郁症状风险相关。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还探讨了不同抑郁症状轨迹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将抑郁症状分为五类轨迹,包括持续低水平、适度升高水平、起始低水平后逐渐升高、起始适度高水平逐渐升高后逐渐减少和起始适度高水平逐渐升高。结果表明,与持续低水平轨迹相比,起始低水平后逐渐升高和起始适度高水平逐渐升高的轨迹具有更低的抑郁症状风险。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预防抑郁症状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预防抑郁症状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发现提供了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的实用信息。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哪些心血管因素可能影响抑郁症状的风险,以便制定更加具体的预防措施。

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血管健康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通过更好地控制心血管健康指标,可以降低抑郁症状的风险。这些发现为制定预防抑郁症状的策略提供了实用信息,有望在未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原始出处:

van Sloten TT, Valentin E, Climie RE, Jouven X, Lemogne C, Goldberg M, Zins M, Empana JP.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With Risk of Clinically Relevant Depressive Symptoms. JAMA Psychiatry. 2023 Apr 1;80(4):342-349.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2.5056.

作者:xiongj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MC MED:不光是痴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还是心血管事件的新标志

RNFL变薄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和重新分类能力的提高独立相关,表明从无创OCT得出的RNFL厚度是跨种族和健康状况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的潜在视网膜指标。

“阳康” 18 个月内,死亡风险还很高?近 16 万人研究:新冠感染后急性期,全因死亡率仍高 4 倍

除了可能直接感染心肌及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细胞外,新冠病毒还能够介导免疫反应和炎症,从而造成心血管系统的严重损害以及功能障碍等。

Circulatio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长期心血管和安全结局之间的关系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长期维持低LDL-C水平(降至<20 mg/dL (<0.5 mmol/L))与较低的心血管结局风险相关,且无显著的安全问题。

ACC 2023:总结对中国心血管临床的影响

为期三天的年度 ACC.23/WCC 会议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 已经提交了 20 多项最新的临床试验,其结果可以改变实践。 对于中国的医生来说,ACC.23/WCC 可以被认为是所谓的“后

胸闷、气短、心悸…心脏不舒服和甲状腺有什么关系?

65岁的老张10多天前出现断断续续的胸痛,且多在晚上或者凌晨出现,每次持续3~5分钟,发作时还伴有胸闷、心悸等症状。

EULAR对风湿性和肌肉骨骼疾病心血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为痛风、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SSc)、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抗磷脂综合征(APS)的心血管风险(CVR)管理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