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或需过渡策略

2014-01-09 佚名 医师报

一项来自加拿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后,第一个月内缺血性卒中风险反而升高,但此后卒中风险逐渐降低至基线水平以下。(Eur Heart J. 2013年12与18日在线版)据研究者介绍,在着名的ROCKET AF和ARISTOTLE研究中,接受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治疗的房颤患者在过渡至华法林治疗后,卒中风险也升高。主要研究者Laurent Azoulay认

一项来自加拿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后,第一个月内缺血性卒中风险反而升高,但此后卒中风险逐渐降低至基线水平以下。(Eur Heart J. 2013年12与18日在线版)

据研究者介绍,在着名的ROCKET AF和ARISTOTLE研究中,接受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治疗的房颤患者在过渡至华法林治疗后,卒中风险也升高。主要研究者Laurent Azoulay认为,“如该研究结果被证实,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过渡抗凝治疗可能是将卒中风险最小化的有效途径”。但他强调,“这种过渡抗凝策略需要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实施,以确保获益总能大于风险。”在过渡治疗后启用华法林最初一段时间内,需密切观察。

研究者利用英国临床事件研究数据库链,纳入70 766例房颤患者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每例卒中患者最多与10例对照受试者随机匹配。平均随访4年期间,5519例受试者发生缺血性卒中。

研究者发现,房颤患者在启用华法林治疗第1个月内,卒中风险较未用华法林者增加71%(RR=1.71,2.1% 与 1.3%);但此后卒中风险显着降低:治疗31~90 d内卒中风险降低50%(0.5%与1%,RR=0.50),治疗3个月后卒中风险降低45%(11.1%与18.4%,RR=0.55)。研究者指出,在启用华法林治疗首周,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最高,治疗第3 d时卒中风险较对照受试者增加1.33倍。

研究者认为,华法林治疗早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血液高凝状态,因为华法林在阻断各种血栓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同时也阻断蛋白C和蛋白S等内源性抗凝蛋白。研究者还猜测,华法林短期治疗不能达到抗凝效果,其抗凝作用需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Ralph L Sacco也同意这两种推测。他指出,华法林需要以小剂量启用,且高危患者常需同时用其他药物,因此华法林治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抗凝治疗目标范围。

原文出处:

Azoulay L, Dell'aniello S, Simon TA, Renoux C, Suissa S.Initiation of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early effects on ischaemic strokes.Eur Heart J. 2013 Dec 18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马长生:房颤抗栓治疗该告别阿司匹林时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郭雪原 马长生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导致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注册研究数据均显示,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在预防房颤栓塞中作用显著优于阿司匹林。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口服抗凝药物相比,阿司匹林预防房颤卒中的作用有限。预防栓塞华法林远优于阿司匹林以 往荟萃分析表明,与安慰剂或对照组相比,华法林卒

JACC:EF正常心衰患者并发房颤使用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导管消融治疗后维持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左室功能变化 研究要点: 1.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低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如果合并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有效。但是,导管消融对于HFPEF合并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可知。 2.研究人员进行此项研究,旨在评估导管消融术对于合并HFPEF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该研究表明,多次导管消融联合药物治疗,对于

AHA 2013:房颤患者用依度沙班疗效不劣于华法林(ENGAGE AF-TIMI 48研究)

于AHA 2013科学年会公布的ENGAGE AF-TIMI 48研究显示,对于房颤患者预防卒中或系统性栓塞而言,大、小剂量(60 mg和30 mg)依度沙班均不劣于华法林,并且两种剂量依度沙班所致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研究论文还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此项研究共纳入21105例中、高危房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入高、低剂量依度沙班(60和30 mg)组或华法林组。

JAMA:心脏代谢危险因素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房颤症状减轻

研究要点:1、肥胖是心房颤动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体重减轻和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对房颤负荷的影响尚不清楚。3、研究表明,体重减轻有助于降低房颤负荷和症状的严重性。肥胖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减轻和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控制是否能降低房颤负荷尚不清楚。来自澳大利亚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风险因素集约化管理体重降低能减轻房颤负荷和症状严重性,有益于心脏重塑,相关结果发表在JAMA上。【原文下载】该研究为在澳

Stroke:卵圆孔未闭患者与房颤患者脑卒中影像表现不同

研究要点:1、卵圆孔未闭性卒中在血管造影上通常表现为单一皮质病变或在椎基底动脉发生多发小的缺血性病变2、卵圆孔未闭性卒中血管再通率显著低于房颤性卒中组尽管卒中诊断和评估方法进展迅速,但仍有40%的卒中由不明原因引起的。现在认为,超过一半的隐源性卒中是由心源性血栓引起的。卵圆孔未闭 (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一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约26%。研究表明

年龄、心衰史和卒中史是房颤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

王娟、杨艳敏和朱俊等探讨了高血压病史及基线血压水平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卒中、心肌梗死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发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年龄、心力衰竭史、卒中史是房颤患者1年随访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论文在线发表于2013年第11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就诊的所有房颤患者,无论是否为急诊就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