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NLRP3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靶点

2014-07-04 佚名 生物360

患或轻或重形式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者,有可能具有同样痛苦的一些症状,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疾病病因相同?他们因由此接受相同的治疗吗?来自比利时VIB研究所和根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他们的炎性体(inflammasome)研究,证实类风湿关节炎应该被视作是一种综合征而非一种单一的疾病。 VIB/根特大学的Mohamed Lamkanfi说:“类风湿关节炎非常的痛苦,且很不容易找到最适合的药物。直到最近

患或轻或重形式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者,有可能具有同样痛苦的一些症状,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疾病病因相同?他们因由此接受相同的治疗吗?来自比利时VIB研究所和根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他们的炎性体(inflammasome)研究,证实类风湿关节炎应该被视作是一种综合征而非一种单一的疾病。

VIB/根特大学的Mohamed Lamkanfi说:“类风湿关节炎非常的痛苦,且很不容易找到最适合的药物。直到最近,类风湿关节炎还被认为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它更有可能是一种综合征。这一知识有可能促成一种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性体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关节的炎症性疾病,如果不进行治疗它会演变成一种令人虚弱的疼痛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球大约有1-2%的人口罹患类风湿关节炎。

炎性体是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其构成了我们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怀疑,炎性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作用。Lieselotte Vande Walle和Mohamed Lamkanfi利用VIB同事Geert van Loo及Rudi Beyaert开发的一种特异的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证实了炎性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他们通过阻断炎性体对抗了类风湿关节炎形成。炎性体导致了IL-1生成,这种蛋白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阻止IL-1的效应可治愈小鼠。用这种方式,Vande Walle和Lamkanfi证实,小鼠模型非常适合于研究炎症和类风湿关节炎之间的相关性。

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这一将起源焦点放在炎性体上的首个小鼠模型,也为开发出新的疗法奠定了基础。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我们免疫系统中的其他蛋白,例如TNF和IL-17有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起作用。自那以后已经开发出一些药物来对抗这些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这些研究结果证实,阻断炎性体(或产生的IL-1)有可能是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VIB科学家也通过该研究证实了类风湿关节炎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换句话说,即相似的症状可能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所致。如果知道其病因,就可以提供非常针对性的治疗。在遗传形式的乳腺癌、皮肤癌和肺癌中,通过遗传测试有可能非常准确地预测一种治疗是否将会起作用。我们也可以开发出更个体化的类风湿关节炎疗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具有相同的一些症状,但潜在的遗传病因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未来的治疗方案也将存在差异。这是许多科学家们面对的一个新挑战。

原始出处:

Lieselotte Vande Walle, Nina Van Opdenbosch, Peggy Jacques, Amelie Fossoul, Eveline Verheugen, Peter Vogel, Rudi Beyaert, Dirk Elewaut, Thirumala-Devi Kanneganti, Geert van Loo & Mohamed Lamkanfi.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he NLRP3 inflammasome by A20 protects against arthritis. Nature, 29 June 2014;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Rheumatology (Oxford):类风湿关节炎患者QTc延长影响预后

既往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几率较正常人高。而在长QT综合征的患者中,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均与延长的QT间期相关。先天性QTc(校正后的QT间期)延长的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高达13%。QTc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预测指标,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受累情况几乎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致。【原文下载】 因此,探讨在高炎状态下的RA患者电生理(QT间期)

Ann Rheum Dis:颈动脉超声可用于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RA)可促使动脉硬化加速发生,增加了患者因心血管(CV)事件而导致的死亡率。为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查(US)是否有助于对RA患者进行CV风险分层,来自西班牙桑坦德Marqués de Valdecilla大学医院的Corrales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发表于2014年3月的Ann Rheum Dis杂志上。研究发现,颈动脉超声可用于评估RA患者心血管风险。研究纳入了370例无CV事

Ann Rheum Dis:贫血可用于预测RA的影像学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所继发的贫血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贫血(ACD),其特征是血清铁含量降低而储存铁升高或正常。贫血是RA典型的慢性病变表现,但常被临床医师忽视。为评估贫血与RA的病情活动度、治疗用药以及影像学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来自瑞士贝恩大学医院风湿科的Burkhard Möller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4年3月的《风湿病学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上。研究发现,贫血

Ann Rheum Dis:雷公藤多甙与甲氨蝶呤联用可能改变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

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和张烜教授主持,国内9家风湿病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临床研究证实,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单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的效果不亚于单用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该研究论文近期发表于国际风湿病学界最权威的《风湿病学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上。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研究结果或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际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

ARD:研究发现参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

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两个蛋白质分子结合在一起,就如锁和钥匙一样,似乎能促进受类风湿关节炎影响的关节处血管的异常形成。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杂志上。 Shiva Shahrara表示:我们的结果第一次显示,这两种蛋白质--受体及其相应的结合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类风湿关节炎

ARD:RA等位基因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胆固醇是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主要危险因素。虽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正常人群低,但其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却更高。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所导致。遗传因素在RA的病程进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失调以及炎症反应相关。这些相关的遗传因素可能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