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Teliso-V 在 c-Met 蛋白过表达的、非鳞状 EGFR 突变阴性 NSCLC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4-06-12 daikun MedSci原创

该研究旨在评估 Teliso-V 在治疗既往接受治疗的 c-Met 蛋白过表达的晚期非鳞状 EGFR野生型 NSCLC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Teliso-V显示出有希望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MET 原癌基因编码 c-Met 蛋白,这是一种介导细胞增殖、存活和血管生成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 NSCLC 中,c-Met 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疾病进展和治疗耐药性相关,c-Met 蛋白过表达在 NSCLC 患者中很常见,约为 25-39%,并且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尽管针对 MET 基因突变的靶向疗法在 MET 突变型 NSCLC 中取得了成功,但目前尚无针对 c-Met 蛋白过表达的特定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化疗、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但这些方法对 c-Met 蛋白过表达的 NSCLC 的疗效有限,Teliso-V 是一种靶向 c-Met 的抗体偶联药物 (ADC),Teliso-V 通过 c-Met 蛋白过表达作为生物标志物,将细胞毒性有效载荷靶向肿瘤细胞,从而杀死肿瘤细胞。LUMINOSITY 试验是一项 I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 Teliso-V 在治疗既往接受治疗的 c-Met 蛋白过表达的晚期非鳞状 EGFR野生型 NSCLC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LUMINOSITY 试验是一项 II 期、多中心、非随机、两阶段试验。纳入患者年龄 ≥ 18 岁,为局部晚期/转移性 c-Met 蛋白过表达的、非鳞状 NSCLC 患者,或已知 EGFR 状态的鳞状细胞 NSCLC 患者,既往接受 ≤ 2 线系统性治疗,包括 ≤ 1 线化疗, ECOG体能状态为0-1,具有可测量疾病,患者每 2 周静脉注射一次1.9 mg/kg Teliso-V,所有患者接受 Teliso-V 直到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或其他停药标准,主要终点为独立中心审查 (ICR) 评估的整体缓解率 (ORR),次要终点为响应持续时间 (DOR),疾病控制率 (DCR),无进展生存期 (PFS)和总生存期 (OS)。

研究结果

该研究总共有172名非鳞状 EGFR 野生型 NSCLC 患者接受了 Teliso-V 治疗,中位年龄为 64 岁,男性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患者有吸烟史,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 1,98% 的患者接受了基于铂的化疗,82% 的患者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Met 蛋白过表达的总 ORR 为 28.6%,c-Met 高表达患者的 ORR 为 34.6%,c-Met 高表达组的 PFS 中位数为 5.5 个月,c-Met 中等表达组的 PFS 中位数为 6.0 个月,总 c-Met 过表达组的 PFS 中位数为 5.7 个月,c-Met 高表达组的 OS 中位数为 14.6 个月,c-Met 中等表达组的 OS 中位数为 14.2 个月,总 c-Met 过表达组的 OS 中位数为 14.5 个月。

安全性分析

大多数患者 (97.1%) 经历了任何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TRAE),56.4% 的患者经历了 ≥ 3 级 TRAE,最常见的任何级别 TRAE 是周围感觉神经病变 (30.2%)、周围水肿 (16.3%) 和疲劳 (14.0%),最常见的 ≥ 3 级 TRAE 是周围感觉神经病变 (7%),导致停药的最常见 TRAE 是肺炎 (7.6%)、周围感觉神经病变 (7.0%)、周围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2.3%) 和 ILD (1.2%)。

结论

LUMINOSITY 试验结果表明,Teliso-V 在 c-Met 蛋白过表达的、非鳞状 EGFR 野生型 NSCLC 患者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Teliso-V 有望成为 c-Met 蛋白过表达 NSCLC 的一种有效治疗选择。

原始出处

D. Ross Camidge et al.,Telisotuzumab Vedotin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c-Met Protein–Overexpressing Advanced Non-Squamous EGFR-Wildtype NSCLC in the Phase 2 LUMINOSITY Trial. JCO 0, JCO.24.00720.DOI:10.1200/JCO.24.00720.

作者:daiku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Cell评论文章 | 吴一龙团队:可切除NSCLC的免疫治疗探索

文章总结了NSCLC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对如何确定免疫治疗的最佳受益人群、治疗持续时间和优先治疗模式指出了方向,强调将循环游离DNA监测有效地纳入临床试验设计,并提供明确的治疗指导至关重要。

JAMA Oncol: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改善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生存

该研究旨在评估在吉非替尼基础上加用化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在吉非替尼基础上加用化疗可以显著改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且安全可控。

一件小事就能提高抗癌效果,很多人却忽略了!湘雅二院吴芳团队:情绪困扰影响治疗结局

近日,《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情绪困扰与晚期NSCLC患者更差的ICIs治疗疗效存在相关性,这提示临床应关注并解决患者情绪困扰问题。

真实世界5年随访:PD-L1≥50%的晚期NSCLC患者长期获益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

研究结果与关键临床试验的5年结局一致,并且证明对于ECOG PS为0或1分的类似真实世界患者人群(包括在临床试验中代表性不足的≥75岁患者),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有效。

NEJM:陆舜教授牵头的奥希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化疗后靶向治疗试验结果发表,能降低84%PFS风险(LAURA研究)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患者总数庞大。其中,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同时是EGFR基因突变的人群,在“放化疗+免疫巩固”的既往治疗策略下,效果并不理想

NPJ:首例原发性EGFR 19del/CDK4扩增NSCLC获益奥希替尼联合哌柏西利

本文描述了一名新诊断的转移性NSCLC患者,该患者携带常见的EGFR突变、PIK3CA突变和CDK4扩增,在使用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该患者从奥希替尼和哌柏西利联合治疗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