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 浅表性食管粘膜传入神经可能与非侵蚀性反流性疾病的食道烧灼感有关

2017-11-06 许奕晗 MedSci原创

目前关于胃食管返流疾病引起食管烧灼感的原因知之甚少,其中食管上皮损害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并不成正相关关系,非呃逆性反流病(NERD)患者与糜烂性反流病(ERD)或巴雷特食管(BE)患者的症状各不相同。 本项研究探索了了NERD,ERD和BE患者粘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并将结果与正常人群进行了比较。

背景:目前关于胃食管返流疾病引起食管烧灼感的原因知之甚少,其中食管上皮损害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并不成正相关关系,非呃逆性反流病(NERD)患者与糜烂性反流病(ERD)或巴雷特食管(BE)患者的症状各不相同。 本项研究探索了了NERD,ERD和BE患者粘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并将结果与正常人群进行了比较。

方法:研究人员对13例NERD患者,11例ERD患者以及16例BE 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从ERD患者的远端食管粘膜和BE患者的远端食管粘膜和NERD患者的近端和远端食管粘膜处分别取得活体标本。对神经纤维的存在和位置进行了检测,并将结果与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ERD患者和BE患者的食管粘膜中的CGRP神经分布于正常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显着差异,而NERD患者的食管黏膜中CGRP神经明显裸露,易受到外界刺激。

结论:NERD患者的近端和远端食管粘膜与对照组或ERD或BE患者相比,具有更多的表面传入神经。患者NERD出现的烧灼感的过敏症状可能是与其CGRP神经分布较浅有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许奕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astroenterology:食管黏膜阻抗或为新选择

■研究简介 一项美国前瞻性研究表明,食管黏膜阻抗(MI)检测(图1~2)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方面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无线pH值监测。论文发表于《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2015,148(2):334]2月刊。 研究共纳入61例糜烂性食管炎患者、81例非糜烂性但pH异常的GERD患者、93例无GERD者、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及15例嗜

JAMA:意外!是炎症而非胃酸导致了胃食管反流病?

一篇发表于JAMA的小型单中心研究称,造成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免疫反应的损伤而非胃酸反流导致的化学性损伤。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德克萨斯州的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Kerry Dunbar博士和其同事称:“在研究初期,PPI成功治愈了患有严重胃食管反流病的12名患者,而PPI的停用与T淋巴细胞主导的食管炎症、基底细胞和乳头状增生无表面细胞丢失有关。”他们补充,“如果能成功复制这个模型,那

JAMA:炎症引起GERD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能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而不是直接胃酸化学损伤引起。此研究于2016年5月17日在线发表在JAMA上。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总上皮厚度是GERD强大的组织学标记

根据对Diamond研究的数据进行事后分析显示,总上皮厚度是GERD强大的组织学标记。研究人员对336名欧洲和加拿大成人参与者Diamond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收集了食管下段活检标本和结果,评估组织学标记情况。所有参与者有上消化道症状,在纳入研究前2个月内没有服用过质子泵抑制剂。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胃镜检查,在Z线上0.5 cm-2 cm的范围内取活检,并检测PH,将其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

Aliment Pharmacol Ther:胃食管反流病和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关

背景:非洲裔美国女性与欧裔美国女性相比,虽然肥胖率更高;但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合并症却在欧裔美国女性中更为普遍。随着肥胖的增加,随之而来是胰岛素抵抗,进而饮食中过量摄入大量营养素,导致女性更多的GERD患病率和更严重的病情。 目的:探究GERD是否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有关,特别是膳食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及GERD是否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方法:研究纳入了144名肥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