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他汀类药物可减少食管癌死亡率

2016-01-25 Mechront 译 MedSci原创

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还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凋亡,限制其增殖。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诊断食管癌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降低食管癌特异死亡率。该研究纳入了4445名诊断为食管癌患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与时间相关的他汀类药物使用和食管癌特异死亡率的关系。研究数据显示,队列中位数生存期9.2个月 (四分位数间距 [IQR], 3.7-23.2 个月

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还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凋亡,限制其增殖。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诊断食管癌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降低食管癌特异死亡率。

该研究纳入了4445名诊断为食管癌患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与时间相关的他汀类药物使用和食管癌特异死亡率的关系。

研究数据显示,队列中位数生存期9.2个月 (四分位数间距 [IQR], 3.7-23.2 个月)。诊断食管癌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中位数生存期分别为14.9个月(IQR, 7.1-52.3)和8.1个月 (IQR, 3.3-20)。整个队列的数据显示,诊断食管癌后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食管癌相关特异死亡率(aHR, 0.62; 95% CI, 0.44-0.86)和全因死亡率 (HR, 0.67; 95% CI, 0.58-0.77)。对食管腺癌患者的分析得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降低食管癌特异死亡率(HR, 0.61; 95% CI 0.38-0.96)和全因死亡率(HR, 0.63; 95% 0.43-0.92)。但是对食管鳞癌患者的分析并没有得出上述关系。此外也没有证据显示诊断食管癌之前使用他汀类药物会改变两者间关系。

该大型的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表明,诊断食管腺癌后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食管癌特异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不过食管鳞癌患者暂时没有发现两者间关联证据。

原始出处:

Alexandre L, Clark AB,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tatin Use After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and Survival: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Gastroenterology. 2016 Jan 8.


作者:Mechront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ASCO GI 2015 :MIRO研究:可切除食管癌行混合微创食管切除术有短期获益

MIRO研究:食管癌患者混合微创和开放性食管切除术比较(摘要号:5) 报告者:Christophe Mariette 报告时间:旧金山时间1月15日,2:00 pm~3:30 pm 研究背景:外科手术被认为是可切除食管癌的唯一治疗选择。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肺部并发症,仍然是引起诸多关注的焦点,一半以上行开放性食管切除术(OO)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本研究对混合微创食管切除术(HMIO)与OO进行比

全新UICC食管癌TNM分期

最新国际食管癌TNM分期(UICC/AJCC 2009第7版) 一、食管癌的分段 与以往不同,新版食管癌TNM标准对食管癌的原发部位以肿块上缘所在的食管位置决定,以上切牙到肿块上缘的距离来表示具体位置: 颈段食管:上接下咽,向下至胸骨切迹平面的胸廓入口,内镜检查距门齿15厘米至<20厘米。 胸上段食管:上自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0厘米至<25厘米。

JCO:未婚、分期较高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易患精神疾病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JAMA Surg:Ivor-Lewis与Sweet手术治疗食管癌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在中国,Sweet手术被广泛用于食管癌切除的手术治疗,然而Ivor-Lewis术式却稍受冷落,尽管其因为有着更广泛的淋巴切除范围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但是在中国的外科医生的手术台上开展仍是有限,不言而喻,更大的切除范围可能带来更大的并发症风险,这正是限制Ivor-Lewis术式广泛开展的根源也是医生的担心所在。因此食管癌Ivor-Lewis手术治疗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度评估。 研究者为评估和Sweet术

肺部鳞癌常见基因改变—PIK3CA扩增和突变

PIK3CA编码p110-α蛋白,该蛋白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催化亚单位。PI3K通路与许多调节细胞重要功能的信号相关,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运动和存活。在P110-α蛋白中氨基酸R38、R93、K111、E453、E545、Q546、M1043和H1047上发现PIK3CA错义突变,且该种突变有致瘤性。TCGA数据库中10%的肺鳞状细胞癌和7%的肺腺癌均出现PIK3CA的突变。研究表

协和开展全球大规模食管癌研究,百度牵手

今日,“协和医学院-百度食管癌研究项目”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签约仪式。双方将充分发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研究优势和百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发现与中国人密切相关的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为我国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为肿瘤精准医学的实施奠定基础。百度CEO李彦宏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院士出席发布会并见证签约仪式, 百度副总裁梁志祥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分子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