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Rheum Dis:雷公藤多甙与甲氨蝶呤联用可能改变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

2014-04-23 陈明雁 郑文洁 健康报

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和张烜教授主持,国内9家风湿病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临床研究证实,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单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的效果不亚于单用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该研究论文近期发表于国际风湿病学界最权威的《风湿病学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上。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研究结果或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际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

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和张烜教授主持,国内9家风湿病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
项临床研究证实,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单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的效果不亚于单用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该研究论文近期发表于国际风湿病学界最权威的《风湿病学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上。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研究结果或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际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严重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总患病人数估计超过500万,如果不治疗,致残率将达70%。目前,国际上对此病广泛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雷公藤长期以来被中医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和炎症,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北京协和医院张乃峥教授早在数十年前就积极倡导推广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比。但由于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数据,其治疗价值未能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2012年年初,张奉春教授和张烜教授自筹经费,联合国内9家风湿病研究中心开展雷公藤多甙和甲氨蝶呤对比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对207名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4周的治疗,单用雷公藤组取得55.1%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用甲氨蝶呤组的46.4%,而甲氨蝶呤与雷公藤联合用药取得高达76.8%的治疗有效率,且不同药物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美国梅奥诊所首席风湿病学专家Eric L. Matteson说,这项研究发现(雷公藤多甙)治疗效果很明确,既值得深入研究,又具有发展前景。


原始出处:

Qian-wen Lv1, Wen Zhang1, Qun Shi1, Wen-jie Zheng1, Xin Li1, Hua Chen1, Qing-jun Wu1, Wan-lan Jiang1, Hong-bin Li2, Lu Gong3, Wei Wei3, Hui Liu4, Ai-jing Liu5, Hong-tao Jin5, Jun-xiang Wang6, Xiu-mei Liu7, Zhen-bin Li8, Bin Liu9, Min Shen1, Qian Wang1, Xiang-ni Wu1, Di Liang1, Yu-feng Yin1, Yun-yun Fei1, Jing-mei Su1, Li-dan Zhao1, Ying Jiang1, Jing Li1, Fu-lin Tang1, Feng-chun Zhang1, Peter E Lipsky10, Xuan Zhang1.Comparison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with methotrexate in the treatment of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TRIFR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Ann Rheum Dis April 14 2014 doi:10.1136/annrheumdis-2013-204807

作者:陈明雁 郑文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 :研究确定类风湿关节炎40多个遗传风险基因

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荟萃分析,确定了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42个新的遗传基因,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原文下载】 世界范围内,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人患类风湿关节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大约有一半的成年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10年内都无法全职工作。 新研究对10万多个体基因数据进行荟萃分析,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参与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基因变异与参与癌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基因重

Nature:类风湿关节炎新易感基因找到

一项由美国、日本、法国、中国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研究发现,有40多个新的DNA区域会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由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以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的风湿病。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65%的发病风险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此前,科研人员已在整个基因组中找到了59个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

EULAR:2013类风湿关节炎管理指南更新

    2013年10月25日,《风湿病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在线刊出了2013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有关使用合成及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最新推荐意见。     与2010年EULAR指南及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RA管理指南相比,2013EULAR

Rheumatology (Oxford):类风湿关节炎患者QTc延长影响预后

既往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几率较正常人高。而在长QT综合征的患者中,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均与延长的QT间期相关。先天性QTc(校正后的QT间期)延长的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高达13%。QTc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预测指标,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受累情况几乎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致。【原文下载】 因此,探讨在高炎状态下的RA患者电生理(QT间期)

Ann Rheum Dis:颈动脉超声可用于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RA)可促使动脉硬化加速发生,增加了患者因心血管(CV)事件而导致的死亡率。为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查(US)是否有助于对RA患者进行CV风险分层,来自西班牙桑坦德Marqués de Valdecilla大学医院的Corrales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发表于2014年3月的Ann Rheum Dis杂志上。研究发现,颈动脉超声可用于评估RA患者心血管风险。研究纳入了370例无CV事

Ann Rheum Dis:贫血可用于预测RA的影像学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所继发的贫血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贫血(ACD),其特征是血清铁含量降低而储存铁升高或正常。贫血是RA典型的慢性病变表现,但常被临床医师忽视。为评估贫血与RA的病情活动度、治疗用药以及影像学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来自瑞士贝恩大学医院风湿科的Burkhard Möller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4年3月的《风湿病学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上。研究发现,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