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Urol:李翀研究组发现膀胱癌干细胞起源的重要遗传学机制

2017-04-26 佚名 生物物理研究所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细胞的发生、自我更新、耐药性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干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的起源和遗传学基础目前仍不明确。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抗体工程实验室李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深圳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肿瘤干细胞进行基因组学层面的探索,并进行了功能性实验验证。科研人员采用膀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细胞的发生、自我更新、耐药性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干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的起源和遗传学基础目前仍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抗体工程实验室李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深圳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肿瘤干细胞进行基因组学层面的探索,并进行了功能性实验验证。

科研人员采用膀胱癌特异性抗体BCMab1与CD44抗体组合,从3份新鲜的膀胱癌组织中分选膀胱癌干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膀胱癌非干细胞(Bladder Cancer Non-Stem Cells)、膀胱上皮干细胞(Bladder Epithelial Stem Cells)和膀胱上皮非干细胞(Bladder Epithelial Non-Stem Cells),共计59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MALBAC扩增和全外显子测序。

通过进化分析发现:膀胱癌干细胞起始于膀胱上皮干细胞或膀胱癌非干细胞。对膀胱癌干细胞中发生突变的21个关键基因进行鉴定后发现,有6个基因未曾在膀胱癌中报道(ETS1,GPRC5A,MKL1,PAWR,PITX2,RGS9BP)。ARID1A,GPRC5A和MLL2联合突变可显着增强“膀胱癌非干细胞”转化成“膀胱癌干细胞”能力。

这一研究成果利用单细胞MALBAC扩增技术结合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详细描绘了膀胱癌干细胞的基因组学概况,实验性证实了“膀胱癌干细胞”起源于“膀胱癌非干细胞”这一科学问题,揭示了人类膀胱癌干细胞起源的遗传学基础,阐明了癌变细胞中关键突变(Driver mutation)如何调控膀胱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机制,对于人类膀胱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出处:

Yang Z, Wu S, Cai Z,et al.Reply from Authors re: Xue-Ru Wu. Attention to Detail by Single-cell sequencing. Eur Urol 2017;71:13-4.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7-05-22 lofter

    学习了,感谢分享!

    0

  2. 2017-04-26 qjzhai1623

    学习

    0

  3. 2017-04-26 张蔚然

    厉害

    0

相关资讯

重磅!美国FDA批准百时美PD-1免疫疗法Opdivo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mUC)(CheckMate-275)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获批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也标志着Opdivo在过去2年内在美国监管方面获批治疗的第6种肿瘤类型。 Opdivo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新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一项II期临床研究CheckMate-275的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单组研究,在270例含铂化疗期间/化疗后或接受含铂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一年内病情进展的铂难治、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尿路上皮癌(mUC)患

Sci Rep:在热激蛋白90调控抑制的膀胱癌疗法中,蛋白组和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蛋白组学分析

热激蛋白90(HSP90)的抑制作用的利用是一个非常诱人用于癌症治疗的策略。一些HSP90抑制剂在临床肿瘤试验中展现了很有应用前途的效果。然而,关于HSP90调控抑制的膀胱癌疗法的机制所知甚少。最近,研究人员报道了一个数量蛋白组学研究,即当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和组蛋白翻译后修饰(PTMs)改变时,膀胱癌对HSP90抑制作用响应的评估。研究展示了5种HSP90抑制剂(AUY922, ganetespib

Sci Rep:长非编码RNAs分析确定LINC00958和LINC01296为膀胱癌(BC)候选致癌基因

长非编码RNAs(lncRNAs)的异常表达被认为是导致前列腺癌的重要组成之一。尽管lncRNAs的表达和功能意义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与BC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关系的。最近,研究人员进行了这样的一个研究,目的是鉴定新的并且在BC致癌作用中起功能角色的lncRNAs。研究人员在8个正常和72个BC样本中,利用RNA测序技术鉴定了异常表达的lncRNAs。研究人员共鉴定了89个在BC中异常表达的l

Sci Rep:Her2在肌肉侵入性膀胱癌中的变化

在一些人类癌症中,尽管新的定点治疗的引入改善了病人的治疗效果,但是在肌肉侵入性膀胱癌(MIBC)中却没有这样进展。然而,利用测序技术,人们开始努力地解析MIBC的复杂的基因组背景,研究结果展现了不同的分子亚型并且给定点疗法的运用提供了希望。最近,有研究人员就Her2在侵入性膀胱癌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Her2(ERBB2)是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建立起来的多数治疗靶点之一。但是,在MIBC中,治疗靶点He

Sci Rep:诊断低级别和高级别膀胱癌的三个血清代谢物特性

为了弥补膀胱镜检查和尿液细胞学检查在检测和分级膀胱癌(BC)中的不足,研究人眼利用超高液相色谱法(UHPLC)和Q-TOF多光谱测定,并连同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学分析方法作为BC诊断的一个可替代的方法。研究人员将低级别膀胱癌(LG)和高级别膀胱癌(HG)病人的不同的血清代谢物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并指出BC病人癌细胞中,在恶性增殖、免疫逃避、分化、细胞凋亡和侵入等方面的代谢的异常。之后,研究人员通过二

Eur Urol:福音!研究人员发现新的药物可有效对抗耐药型膀胱癌

近日,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小鼠动物实验中,一种基于疟疾寄生虫蛋白质而合成的药物可阻止对化疗耐药的膀胱癌肿瘤的生长,这一发现或可为对当前标准治疗无效果的膀胱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该研究发现已发表于European Urology。 该研究中所发现的疟疾寄生虫蛋白是一种名为VAR2CSA的蛋白,这种蛋白通常在疟原虫中发现,可借助此蛋白将抗癌药物输送至肿瘤中。 研究人员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