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护士连轴转40小时:要把伤员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2017-08-12 佚名 澎湃新闻

一身深绿色还带些褶皱的手术服,脸上是浓重的黑眼圈,护士林杨在手术室外的角落里倚着墙壁打起了盹,在此之前她已经在九寨沟县人民医院连续工作了近40个小时。

一身深绿色还带些褶皱的手术服,脸上是浓重的黑眼圈,护士林杨在手术室外的角落里倚着墙壁打起了盹,在此之前她已经在九寨沟县人民医院连续工作了近40个小时。



护士林杨在医院墙角里打盹

“作为援藏人员,在我即将离开九寨沟的时候,遇到了这种灾难,我认为应该尽我们医务人员的一份力量。”林杨的话语带着疲惫也带着坚定。在与澎湃新闻对话前,她刚刚结束上一场手术,嗓音沙哑却颇为平静。

今年3月,四川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护士林杨来到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开展驻点援助工作,8月8日晚,林杨在地震发生后便与前来驻点援助的4名同事自发赶往医院,之后一直在急诊科和手术室救治伤员。

谈及救护伤员的经历,林杨语带哽咽,“看着这些伤员,特别是一个受伤的女孩失去了自己的父母的时候,我真的很伤感,想到了“5·12”汶川地震给大家带来的伤痛,就算我们不眠不休也要把这些伤员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在林杨看来,在大灾之中能救助父老乡亲是自己毕生难忘的经历,“地震后,我先生打电话时要我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一定要全力救治伤者。”

“40多小时,她今天早上实在是很累了就打个盹,但是不离开手术室,就在手术室门口和旁边。这是我们一线医护人员的代表。”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工会主席高利雄感慨道。

高利雄告诉澎湃新闻,地震之后一小时,医院两批共十名医护人员便连夜出发赶往震区。

对话
﹏﹏﹏﹏﹏﹏﹏﹏﹏﹏﹏﹏﹏﹏﹏﹏﹏﹏﹏﹏﹏﹏

澎湃新闻:你工作了将近40个小时,是怎样的工作状态,做了哪些工作?

林杨:我在地震发生之后,就自发赶往医院,来到急诊科,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病人到急诊科做好检查和准备再进入手术室,是有一个时间段的,我就抓紧这个时间段,我们刚到急诊科就做好各种准备,等待伤员的到来,我认为不能等在手术室待命,我就先来到急诊科。

在参与了急诊科4个多小时的工作后,然后我就被召回了手术室,之后便参与重伤员的抢救工作,不眠不休,一直在手术,有危重的,有受重伤的,也有伤情轻一点的伤员,大家都按部就班地工作,我也是第一次参与这种群伤救援工作,虽然有一点紧张,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

澎湃新闻:为什么内心会激动?是什么支撑你度过这艰辛的40小时?

林杨:因为作为援藏人员,在我即将离开九寨沟的时候,遇到了这种灾难,我认为应该尽我们医务人员的一份力量,看着这些伤员,特别是一个受伤的女孩失去了自己的父母的时候,我内心真的很伤感,想到了“5·12”地震给大家带来的伤痛,就算我们不眠不休也要把这些伤员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其实抢救人员并不是我一个人在行动,我们所有医务人员都在行动。我也是一个母亲,我也有小孩,我看到失去父母的小孩我真的不忍心。

澎湃新闻:这40个小时中有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的人和事吗?

林杨: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受伤的7岁女生,她是游客。当时我在转运另外一个病人的时候,和我一起来驻点的一个同事在跟小女孩交流,我从旁边走过的时候,她在找爸爸妈妈,旁边的人也是悄悄做了个动作,暗示她的父母已经离去了,她当时受的伤我也记不清了,都在忙着自己手里的事情,医生应该是准备给她缝针,那是地震当晚的事情。

澎湃新闻:你如何看待这段经历?

林杨:其实刚地震的时候我们也害怕,我们住的地方就在医院附近,离震中很近,只有四十几公里,那种强烈的震感现在想起来也是非常后怕的,但是当时我们也来不及思考这些问题。

我是今年3月份来到九寨沟援藏的,我是邛崃市医疗中心人员,因为邛崃市对口支援九寨沟县,我的援藏工作到8月底就结束了。在半年援藏工作就要结束之际,这也是考验了我们,我从1998年开始工作,快20年了,几乎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救援工作,所以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是值得我去做的一件事。

澎湃新闻:你工作之外的饮食和睡觉是怎样解决的?

林杨:地震当晚到第二天早上六点,九寨沟医院手术室只有7个人,我们没有机会休息,连续工作,到了8月9日下午,我们邛崃医院派出的两个男护士到了这边,然后我待命协助手术,紧接着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还有四川省肿瘤医院都来了手术室护士,所以我们今天(8月10日)可以安排大家相互轮流休息。

40个小时几乎没睡觉,特别是地震当天到第二天下午,我们就是一个正常工作的状态,8月9日晚上转到手术室的病人少了一些,我们就轮流休息了一会儿。

吃饭的问题,基本不用担心,医院的食堂也在为大家服务。

澎湃新闻:你的家人如何看待你的工作?

林杨:我爱人也是医院医生,女儿基本就交给快70岁的爷爷奶奶了。援藏工作是我们国家必须进行的工作,我们也必须要支持,孩子和老人的问题是我们应该要克服的。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先生也很支持我的这项工作。

在地震之后,他也告诉我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一定要全力救治伤者。我们父母的身体还行,他们也很支持我的工作,这一份经历是我毕生难忘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3)
#插入话题
  1. 2017-08-21 幸运8355

    感谢大家的无私奉献

    0

  2. 2017-08-20 幸运8355

    辛苦了,同行们

    0

  3. 2017-08-19 幸运8355

    辛苦了,白衣天使们

    0

  4. 2017-08-18 幸运8355

    感谢同行们的无私奉献

    0

相关资讯

始于灾前、重于灾中、延于灾后----雅安地震

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到今天的雅安地震,从政府到民众、媒体、医学界,应对灾难的技能与态度都更成熟,更理性。512汶川地震促生了一个新的医学学科---灾难医学。随着2011年底中华医学分灾难医学分会的建立,中国灾难医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建立:1、始于灾前、重于灾中、延于灾后。2、三七理论:三分在专业,七分在民众”,“三分在提高,七分在普及”,“三分在施救,七分在自救”,“三分在战时,七分在平时”,“三分在减

台湾发生6.4级地震,天佑台湾

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2月06日03时57分在台湾台南市附近(北纬23.02度,东经120.42度)发生6.4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据台媒报道,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两颗原子弹。台南市多处楼房倾斜倒塌。其中,台南市永大路二段一栋住宅大楼倒塌,整栋建筑物倒榻在马路上,建筑物内不断传出呼救声。 广东深圳湖南等多地网友表示震感强烈。 愿台湾同胞安好,天佑台湾!

血浓于水:台湾地震灾难医学专家谈救援指导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2月06日03时57分在台湾高雄市(北纬22.94度,东经120.54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台湾“气象局长”辛在勤说,这起地震由复杂破碎的地层错动引起,估计余震维持1至2个月。辛在勤提醒民众不用太惊慌,根据历史资料,台湾西南部的地震,因位在地层破碎带,断层长度不是太长,余震不至于太密集。 今天凌晨国务院台办即通过与台湾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向

鲁甸地震伤员康复支持项目研讨会召开

“关助工程-鲁甸地震伤员康复支持项目研讨会”在鲁甸县人民医院隆重召开。参会人员共计60余名,他们包括地震伤员,以及来自公益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和医院的代表。

九寨沟7.0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医护人员永远是急先锋!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中国地震局已启动I级应急响应,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截至8日晚22时30分,九寨沟震区已经记录到地震107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核实九寨沟7.0级地震灾情,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疏散安置

灾害3天后 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最激动的事

九寨沟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的时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正在做着去云南休假的准备……,但从那一刻,他就几乎再没有休息过。灾情发生后,华西医院医疗队是第一个出发并赶到灾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