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Thorac Oncol:临床可切除N2期NSCLC:哪种治疗模式更合理?

2017-09-15 wrangx 肿瘤资讯

临床可切除N2期NSCLC治疗是多学科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均参与其中。两联模式化疗联合手术或放疗,三联模式化疗+放疗+手术怎么选择?小编分享近期JTO两篇文章帮您更合理治疗N2期NSCLC。

临床可切除N2期NSCLC治疗是多学科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均参与其中。两联模式化疗联合手术或放疗,三联模式化疗+放疗+手术怎么选择?小编分享近期JTO两篇文章帮您更合理治疗N2期NSCLC。

介绍

IIIA-N2期NSCLC是胸外科“阿喀琉斯之踵”,N2期 (同侧纵膈淋巴结转移)NSCLC预后和治疗异质性广泛。目前多采取三分类法:偶发性N2,临床或潜在可切除N2、不可切除融合或巨块性N2。偶发性N2标准治疗为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放疗;不可切N2标准治疗为同步放化疗,但对于可切除临床N2(cN2)处于灰区状态,没有标准方案,需要放化疗及手术多学科的处理,这是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两联治疗方式谁更优?化疗+手术PK化疗+放疗

回答此问题关键研究是EORTC08941,cN2期NSCLC诱导化疗后对比手术切除或放疗。纳入ⅢA- N2期患者582例,分期检查使用的胸CT和腹部超声。3周期含铂方案诱导化疗,随机分为手术组(167例)或放疗组(165例)。术后30天死亡率4%(全肺切除为7%)。手术组和放疗组中位OS分别为16.4个月和17.5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5.7%和14%(HR1.06,P=0.596)。

另一项Ⅲ期随机RTOG89-01研究,病理确诊为N2患者接受上述两种治疗,组间生存无差异。要指出的是,计划入组224例,最终只入组73例,但中位生存期存在40%差异。纳入EORTC08941和RTOG89-01比较化疗+手术和化疗+放疗的meta分析,两种治疗方式无差异((HR 1.01,p=0.954)。

三联治疗是否优于两联治疗?化疗、放疗+手术PK化疗+放疗

三联治疗对比两联治疗的标志性研究是Intergroup0139,诱导放化疗后是选择手术还是放疗?纳入T1~3pN2M0患者396例,所有患者接受PE方案化疗及放疗(45Gy,第一天开始),一组手术后再进行2周期PR方案化疗,另外一组继续放疗至61Gy,再行2周期PE方案化疗。所有患者起始均“可切除”, 单站N2转移占76%。三联治疗和两联治疗中位OS无差异,23.6个月对比22.2个月。三联治疗显着延长次要研究终点PFS(12.8个月对比10.5个月)和提高5年生存率(22%对比11%)。全肺切除死亡率高达26%,且导致手术组治疗相关死亡率增加(8%对比2%)。亚组分析,90例肺叶切除患者较放化疗患者OS较长,33.6个月对比21.7个月(P<0.002)

近期的Ⅲ期ESPATUE试验,纳入可手术ⅢA/N2期和特定ⅢB期患者,经诱导化疗和同步化放疗后,比较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化放疗的疗效。3周期紫杉醇+顺铂化疗,同步放疗为长春瑞滨+顺铂,加速超分割放疗(45 Gy,1.5 Gy每日两次)。研究因入组速度慢而终止,246例患者中,161例诱导治疗后再评估为可切除,随机分为手术组和放化疗组(增量至65~71 Gy)。两组5年OS率分别为44%和40%,PFS率分别为35%和32%,无统计学差异,作者认为两种治疗模式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三联治疗是否优于两联治疗?化疗、放疗+手术PK化疗+手术

瑞典学者报道Ⅲ期SAKK试验,评价在术前化疗基础上增加放疗是否获益。纳入病理证实,N2的可切除ⅢA / N2 期NSCLC,给予3周期诱导化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后,随机分为放疗序贯手术组或单纯手术组。术前化疗组与术前化放疗组的局部失败率22%对比24%,三联治疗对比两联治疗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12.8个月对比11.8 个月(P=0.67)无差异,中位OS37个月对比26个月(未给出P值)。

另一项手术切除前诱导化疗对比诱导放化疗研究(Katakami 2012),两组间OS无差异,但计划入组180例患者仅纳入60例统计学效力不足。Meta分析对比三联治疗和两联治疗,OS无差异(HR0.79,P=0.15),其他多项meta分析中比较三联对比两联治疗,均未发现两种治疗模式有生存差异。

小结

对于潜在可切除cN2患者(无论单站还是多站),可考虑三联治疗或两联治疗(化疗后手术或放疗)。方案选择要考虑患者偏好、合并症及是否全肺切除。因各治疗方案间生存差异不明显,治疗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案选择。

点评

尽管针对IIIA-N2期NSCLC有诸多RCT研究,但研究结论仍不明确。这些研究存在问题如下:

第一,多数研究设计于90年代,当时PET-CT、微创分期和手术切除技术、更有效放疗还没出现,通常N2无法获得病理确诊;

第二,入组困难,多项研究没能达到研究要求患者数量;

第三,入组缓慢,跨度时间长,标准治疗如药物选择、手术方式和放疗技术不断发生改变;

第四,患者异质性明显,可切除N2没有规范定义,多来自胸外科医生或MDT团队的判断,例如单站淋巴结增大最短径不超过25mm且没有邻近组织侵犯,或者单站N2和多站N2作为手术标准都没有得到认可;

第五,研究缺少生活质量数据。

主要的Ⅲ期研究有3个:INT0139,EORTC08941和ESPATUE。INT0139和EORTC08941纳入病理N2期NSCLC,0139研究诱导方案为放化疗,而08941研究诱导方案为化疗,

INT0139随机接受手术或放化疗,而EORTC研究随机接受手术或放疗。两个研究OS均无差异,但在INT0139研究中手术组的PFS明显延长,亚组分析肺叶切除患者OS显着延长。ESPATUE试验设计更复杂,纳入IIIA期和选择性IIIB期患者,诱导方案为化疗序贯放化疗,随机接受手术或同步放化疗,两组间PFS和和OS无差异。对于局部晚期疾病两联或三联方案均可接受。

近期2篇关于III期肺癌的meta分析。第一项meta发表于2015年,纳入6项研究868例患者,诱导治疗方案4个研究采用化疗,2个研究使用放化疗,化疗后手术患者HR为1.01,而放化疗后手术患者HR为0.92。作者推荐手术作为三联治疗一部分,较单纯放化疗OS更好些。另外一项meta发表于2017年6月,对比手术、放疗或两者联合治疗III期NSCLC。总体手术组和放疗组OS和PFS无差异,在手术组联合放化疗增加早期死亡率。作者谨慎认为诱导治疗后手术或放疗治疗III期NSCLC均为合适选择。

根治性切除是胸外科主要目标,是独立于分期的预后主要因素。

在第八版TNM分期中,纳入2005年IASLC协会手术切除标准。完全性R0切除定义严格,要求完整切除原发灶,镜下切缘阴性,系统淋巴结清扫(纵膈至少清扫3组淋巴结,且包括隆突下7组淋巴结),且要清扫最高淋巴结。R1切除为镜下切缘阳性,R1切除为大体标本切缘阳性。还有种情况为不确定完全切除,进行完全切除但没有达到所有标准(例如淋巴结清扫不严格)。对于以治愈为目的患者,胸外科医生要始终追求完全性R0切除。

诱导治疗后手术或放疗疗效差不多,但全剂量同步或序贯放疗局部复发而没有转移患者再次局部治疗比较困难。最近20年胸外科出现姑息性手术概念,适用于除了手术没有其他治疗措施患者,但这类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

III期NSCLC治疗选择的讨论还要继续,但没有单一治疗被推荐。结合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价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或可开启新的天地。

原始出处

1.Van Schil PE. Optimal Treatment of Stage IIIA-N2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Neverending Story? J Thorac Oncol.2017 Sep;12(9):1338-1340

作者:wrangx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8-01-29 yyj062
  2. 2017-09-19 大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3. 2017-09-17 1e1b8538m79(暂无匿称)

    不错的文章.值得一读

    0

相关资讯

Ann Surg:食管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不同淋巴结转移位置的不同影响

研究对象为食管或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食管切除术治疗腺癌,研究目的是确定淋巴结转移位置的预后意义。新辅助治疗后检测上纵隔及腹腔动脉的淋巴结转移,切除不改变食管肿瘤的TNM分类。这些远处的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的影响仍不清楚。 2003年3月到2013年9月,纳入479例远端食管或GEJ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整块2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切除标本的淋巴结阳性定位,分析生存率。253

J Clin Oncol:田捷团队利用放射组学提高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准确性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田捷团队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合作,采用新兴的影像组学(Radiomics)方法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国际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在线发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癌症的

NEJM: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治疗手段选择

淋巴结切除可增加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区域疾病控制并改善预后但不增加患者黑色素瘤特异性生存率

Science:淋巴结转移并不是癌症扩散到其他器官的**方法

癌症扩散是癌症最致命的方面,癌症扩散的传统模式是从原发肿瘤,扩散到附近的淋巴结,以及其他器官。然而,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一扩散机制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他们的报告发表于7月7日的《科学》杂志中,研究人员描述发现,对于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来说,他们的肿瘤独立于任何淋巴结进行“遥远”转移。

Science:哈佛科学家首次证明淋巴结不是癌细胞远距离转移的主要路径

来自马塞诸塞州总医院肿瘤生物研究所的Kamila Naxerova博士领导的团队在《科学》上发表了一项超级重磅的研究,才颠覆了人们150多年来的认识。Naxerova博士发现,在结肠癌患者体内,只有35%的患者癌细胞的转移可能是通过淋巴结完成的,而剩下65%的患者,癌细胞的转移并不依赖淋巴结,而是直接由原位肿瘤转移至其他组织

Eur Radiol:利用双源CT评价碘摄入定量和不同分布在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指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本研究旨在利用双源CT(DECT)评价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LNs)碘摄入定量性分析和LNs的碘分布是否与病理结构相关,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