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灭活血小板的病原体是否影响其止血效果?

2018-05-18 MedSci MedSci原创

中心点:仅在意向治疗分析中,病原体灭活性血小板的止血效果上为非劣效性。与动脉模型相比,应用病原体灭活性血小板时不能预防同种异体免疫。摘要:病原体失活的浓缩血小板可降低血源性感染的风险。但灭活病原体对血小板功能和输血的止血作用的影响尚不明确。近日Blood杂志上发表一篇相关文章,Pieter F. van der Meer等人进行一随机的非劣效性试验,对比用核黄素和紫外B光照技术病原体灭活血小板(干

中心点:

仅在意向治疗分析中,病原体灭活性血小板的止血效果上为非劣效性。

与动脉模型相比,应用病原体灭活性血小板时不能预防同种异体免疫

摘要:

病原体失活的浓缩血小板可降低血源性感染的风险。但灭活病原体对血小板功能和输血的止血作用的影响尚不明确。

近日Blood杂志上发表一篇相关文章,Pieter F. van der Meer等人进行一随机的非劣效性试验,对比用核黄素和紫外B光照技术病原体灭活血小板(干预组),与标准血浆储存血小板(对照组)相比,用于恶性血液病和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止血效果。

主要预后参数是输血治疗期间2级及以上出血症状的患者占比。

2010年11月-2016年4月期间,共有469位独立患者,567次输血(283位在对照组、284位在干预组)。意向治疗分析:2级及以上出血存在3%的绝对差:对照组输血占51%、干预组占54%(95% CI -6~11,非劣性p值 0.012)。干预组输血增量参数减少50%左右。出现HLA类I型同源抗体(即发生同种异体免疫)的患者比例没有差异。

总而言之,病原体灭活性血小板的非劣性标准符合意向治疗分析。但本研究结果未在每个协议中得到证实。

原始出处:

Pieter F. van der Meer,et al.Hemostatic efficacy of pathogen-inactivated- versus untreated- platele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lood  2018  :blood-2018-02-831289;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8-02-83128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8-05-21 ann y

    灭活血小板的病原体是否影响其止血效果?

    0

  2. 2018-05-21 ann y

    灭活血小板的病原体是否影响其止血效果?

    0

  3. 2018-05-21 ann y

    灭活血小板的病原体是否影响其止血效果?

    0

  4. 2018-05-21 ann y

    灭活血小板的病原体是否影响其止血效果?

    0

  5. 2018-05-21 ann y

    灭活血小板的病原体是否影响其止血效果?

    0

相关资讯

Blood:血小板可促进癌症发生和转移,阿司匹林可用于癌症预防和治疗

一直以来,血小板都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也显着参与癌症(全球范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临床预试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通过与癌细胞之间产生大量的交联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例如,癌症通过直接诱导肿瘤-血小板聚合物改变血小板行为,触发血小板颗粒和胞外囊泡的释放,改变血小板表型和血小板RNA谱,进而促进血栓形成。相互地,血小板可通过增殖信号、抗凋亡效应和血管生成因子促进

Blood:口服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选择性阻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触发的血栓形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糖蛋白(GP)Ib的相互作用,以及胶原蛋白和GPVI的相互作用,对创伤处血栓形成或侵蚀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至关重要。GPIb和GPVI信号均是通过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发挥作用;口服依鲁替尼,一种具有良好的长期安全性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药物,能不可逆的抑制Btk。Kristina Busygina等人发现依鲁替尼和新型Btk抑制剂aca

Blood:蛋白质14-3-3家族在血小板和糖蛋白Ib-IX信号中的作用

蛋白质14-3-3家族成员作为连接器或调节剂可识别多种胞内蛋白以磷酸丝氨酸/磷蛋白为基础的结合亚基,在真核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血小板中,14-3-3在磷酸化依赖性的信号通路中发挥广泛的调节作用,包括G蛋白信号、cAMP信号、激动剂诱导的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和调节线粒体功能。特别是,14-3-3与血小板的主要黏附受体——糖蛋白IbIX复合物(GPIb-IX)的几种磷酸丝氨酸依赖性

患者血小板下降,居然还要抗凝?

患者54岁男性,主因“间断心前区疼痛1月”入院。入院前1月多于劳累后或活动量增加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出汗及左上肢放射痛,休息后约10分钟症状可缓解,未正规诊治。

Hepatology:急性肝衰竭的出血并发症

尽管有明显的出血症状,但ALF患者发生临床上明显的出血并不常见;ALF患者的出血并发症是全身严重炎症的标志,而不是凝血障碍疾病,提示预后不良。

J Viral Hepat:采用常规临床指标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程度

GPR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简单的指标来预测CHB患者的肝脏炎症,尤其是HBeAg阳性C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