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席谈CIT 2017:CIT走过15载,参会代表从800人增至8000人,顺应学科发展是趋势

2017-03-30 medsci medsci

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7)于今日至4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大会召开之前,CIT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对今年的大会重点进行了解析。




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7)于今日至4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大会召开之前,CIT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对今年的大会重点进行了解析。

CIT发展15年,国际性特征渐趋明显

今年是CIT十五周年,在过去14年的发展过程中,CIT大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会人数从最初的80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8000多人;国际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作为faculty参加会议,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医生作为一般参会代表注册参加会议

这表明,CIT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加,国际性越来越显着,对于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顺应学科发展,突出重中之重

CIT 2017将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

(1)今年是CIT十五周年,今年大会将简单回顾CIT走过的历程及发展过程。

(2)今年国产的经导管植入的主动脉瓣膜开始上市,在CIT期间将有上市产品,后续将在国内逐渐普及。因此,在今年的CIT大会上,这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学术重点。

(3)可降解支架方面,我们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产品也有等待上市的产品,可降解支架的植入技术确实与一般的药物洗脱支架有所不同,一定要坚持PSP原则。因此,今年CIT大会将加强有关这方面的教育,以期能够保证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能够安全有效地服务于患者。

(4)大会将加强基层培训。现在很多县医院都加入了介入治疗的队伍,而这些县医院过去接触的系统培训较少。因此,本届CIT特别强调基层医院的培训,会花大力气组织这方面的课程,以提高整体介入治疗水平。

(5)有关护理及技术队伍的培训也是今年CIT的一大重点。介入治疗不仅是医生的工作,对护理及技师系列的培训也非常重要。所以,今年的CIT大会非常强调对于护理及技师专业人员的培训。这是今年CIT大会要重点强调的部分。

发挥优势,中国心脏中心应积极参与国际大型临床研究

近年来,中国的心脏中心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有关新药物及器械的国际大型临床研究,这是好趋势。

一方面,早期接触这些新药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患者早期应用这些新药,并从中获益;另一方面,参加国际多中心大型研究对我们来说本身是一种学习和锻炼。

通过这几年参加国际多中心研究,我们学习了很多经验与知识,这对于提高我国自己的临床试验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高院士认为,我们应尽量多地参加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就参加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而言,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按照GCP原则保证受试者的安全以及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CIT创办15年以来,所征集的稿件质量越来越高,现在大部分稿件都是随机对照研究或First-in-man研究即有关新器械刚刚应用到临床的研究,稿件质量在逐渐提高。

另外,参会医生投稿踊跃,大会所收集的病例也越来越有教育意义,外国医生投稿数量逐年增加,充分反映了CIT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大。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7-03-30 小M医师

    很好

    0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