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再次手术与肺静脉狭窄患儿的生存率改善相关

2017-09-05 xiangting MedSci原创

再次手术与患者生存率和静脉通畅改善相关。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导管介入治疗后的肺静脉狭窄(PVS)儿童的生存率。

尽管对PVS儿童进行了积极的手术和导管介入,狭窄的复发和进展可导致右心衰和死亡。临床医生需要继续为PVS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所有18岁以下因PVS接受导管介入(球囊血管成形术和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嵌入)的患者。终点包括死亡,静脉损失和再介入率。

30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手术(球囊血管成形术,n = 9;裸金属支架,n = 5;药物洗脱支架,n = 16),手术中位年龄6.4个月(4.3-9.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0.6个月(77天至10.5年)。在介入治疗后的2.0个月(0.4-3.2个月),14例(47%)患者死亡。DES放置和生存率之间没有关联(p = 0.067)。再次手术(导管或手术)与生存率改善(p = 0.001)有关,其1年生存率为84%,而没有再次手术的为25%。58个静脉中有34个(59%)有静脉损失,中位时间为3.3个月(1.0-5.0个月)。DES植入(p = 0.031)和再次手术(p <0.001)的1年静脉存活率更高。

第一次导管介入时植入DES与静脉存活率改善相关,但可能不会导致患者生存率提高。然而,再次手术与患者生存率和静脉通畅改善相关,这表明尽管治疗方式不同,在这些患者的治疗中加强监管是很重要的。

原始出处:
Melinda J. Cory, Yinn K. Ooi, Michael S. Kelleman, et al. Reinterven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Vein Stenosis.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September 201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房颤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or植入支架?

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所以PVS的诊断具有挑战性,需要专用进行肺静脉成像检查。PVS的两种治疗方法短期成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相比于单纯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可以显着降低肺静脉后续再狭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