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两类降糖新药还有降压功效!北大人民医院纪立农等Meta分析称,通过减重而非降糖发挥此作用

2020-04-07 朱朱 中国循环杂志

4月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多家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34例处于潜伏期即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接受择期手术后,很快全部发病,其中病情进展至需要住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患者占

4月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多家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34例处于潜伏期即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接受择期手术后,很快全部发病,其中病情进展至需要住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患者占44.1%,死亡率为20.6%。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有直接武汉接触史,术前均无新冠肺炎的体征或症状,均于术后很快(平均2.6天)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或体征。所有患者肺部CT检查均发现双肺斑片状影或磨玻璃影。

另外,患者从入院至手术的平均时间近期,由葛均波、霍勇、李勇教授等牵头中国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和神经病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发布了《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共识建议,糖代谢调整药物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对心血管和肾脏具有明确临床获益证据的药物,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共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等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证实,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应用这两类新型降糖药物可显著降低血压。

而且,研究者发现,这两类降糖药物可能是通过减轻体重而非降低血糖来发挥降压作用的。

该Meta分析一共纳入184项相关研究,其中94项涉及SGLT2抑制剂(n=61 299),89项涉及GLP‐1受体激动剂(n=40 874),另外1项评估同时应用这两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分析结果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均可显著降低收缩压(降幅分别为2.856、4.331 mmHg)和舒张压(降幅分别为0.898、2.279 mmHg)。

在应用这两类新型降糖药物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与收缩压或舒张压的降低并不独立相关。

在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患者中,体重的减轻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呈正相关。

而在应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中,体重的减轻与收缩压降低显著相关,但与舒张压降低无关。为2.5天,短于之前报道的潜伏期(平均4~5.2天)。

原始出处:
Mengdie Hu ,et al. Effect of Hemoglobin A1c Reduction or Weight Reduction on Blood Pressure in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and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Treatment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Meta‐Analysis. J Am Heart Assoc, 2020, 9: e015323.

作者:朱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四种降压治疗策略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10年心血管风险QRISK 2是最为有效的血压控制评估方法

JAMA Netw Open:“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研究”全新分析:高血压患者中风后尽早启动降压有获益

近年来,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发作后降压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大多数临床研究得出了中性的结果。

Stroke:脑卒中后降压处方的差异

由此可见,卒中后开出降压药的处方因医院而异,并取决于患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卒中严重程度和合并症。

Lancet: 近500万高血压数据分析:老药使心血管事件多减少15%

指南建议初始降压治疗可使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拮抗剂等。但这些药物通过降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有差别吗?

Circulation:白藜芦醇是通过诱导蛋白质氧化来降血压,而非抗氧化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具有促进健康和限制疾病的特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白藜芦醇的多酚环使它能够与有害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并解毒。白藜芦醇的保护作用通常被归因于它的抗氧化活性,但近期研究人员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研究人员在孤立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评估白藜芦醇氧化cGMP-依赖性PKG1α(蛋白激酶1α)的能力,通过体外实验、质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解析其作用机制。用血管紧张素II诱导野生型和C42S敲

大气PM2.5小幅降低的降压效果与限盐类似!阜外医院郑昕等研究称

阜外医院郑昕等发表华中地区大样本的典型性人群横断面调查数据发现,PM2.5 长期暴露会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对收缩压的影响最大。该研究显示,PM2.5 每增高10 μg/m3,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分别增加2.47 mmHg、0.69 mmHg、1.79 mmHg 和1.28 mmHg。虽然PM2.5 长期暴露浓度每增加10 μg/m3,个体水平上血压仅上升1~2 mmHg。但研究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