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 Biology:从表观遗传学入手,逆转“衰老时钟”!

2017-04-17 佚名 转化医学网

人类(和动物)的老化是一种必然过程,每种物种的寿命或多或少地被预先确定。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可以显示与老化相关的变化。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其可以改变DNA的表达方式而不改变DNA的基本序列。 这些修饰是非常准确的,依照这些修饰可以从身体中的任何组织或液体预测+/- 3.6年人类老化程度(Horvath S. 2013)。 这是迄今为止预测老化的最佳生物标志

人类(和动物)的老化是一种必然过程,每种物种的寿命或多或少地被预先确定。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可以显示与老化相关的变化。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其可以改变DNA的表达方式而不改变DNA的基本序列。 这些修饰是非常准确的,依照这些修饰可以从身体中的任何组织或液体预测+/- 3.6年人类老化程度(Horvath S. 2013)。 这是迄今为止预测老化的最佳生物标志物,被称为表观遗传老化时钟。 有趣的是,分析DNA甲基化还可以提供生物年龄信息,这是衡量身体功能与年龄相适性的度量。 例如,患有脂肪性肝病的人有更快的滴答钟,而百岁老人的时钟较慢。

但是,这个表观遗传时钟如何工作? 是否可以改变滴答率? Babraham研究所和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种小鼠表观遗传时钟。该研究成果今日发表在《Genome Biology》杂志,该工作表明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小鼠基因组中329个位点的甲基化变化预测小鼠的年龄,精确度为+/- 3.3周。 考虑到人类平均生活85年,老鼠3年,老鼠和人类时钟的精确度(优于5%)是惊人的相似。



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发现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以加快时钟从而缩短生命周期。 例如,去除雌性小鼠的卵巢可以加快时钟,这在女性早期绝经中也观察到。有趣的是,我们知道高脂肪饮食对人体健康有害,除此之外高脂肪饮食也加速了时钟。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9周龄时,研究人员就可以检测到表观遗传时钟的变化,同时考虑到小鼠寿命可以轻松超过3年,这表明研究人员在该研究上花费的时间和成本都会大幅减少。

该论文的主要作者Tom Stubbs说:“鉴定人类表观遗传老化时钟是老龄化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小鼠表观遗传老化时钟是令人兴奋的,因为这种表观遗传时钟可能代表哺乳动物衰老的基本特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表明,我们可以检测到老化时钟响应变化的滴答率改变现象,如饮食。因此今后我们将确定这种表观遗传时钟的机制和功能,并用它来改善人体健康。”

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研究员Marc Jan Bonder博士补充说:“研究小鼠表观遗传老化时钟的机制将对老化过程产生更有价值的认识,以及将来如何操纵老化时钟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科学家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了解表观遗传老化时钟的内在机制(例如使用调节基因组中DNA甲基化酶的知识),并改变其在小鼠模型中的滴答率。这些研究还将提供老化时钟倒回的方法,以复原组织甚至整个生物体。

该研究由生物技术和生物研究理事会(BBSRC)和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资助。

原始出处:

Thomas M.Stubbs,et al.Multi-tissue DNA methylation age predictor in mouse.Genome Biology.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7-07-24 sunylz
  2. 2018-01-09 hb2008ye
  3. 2017-05-31 133****4869

    用它来改善人体健康

    0

  4. 2017-04-21 虈亣靌

    不错的方式,努力学习,刻苦专研,不断总结出来新经验。

    0

相关资讯

Nat Genet:表观遗传变化让远端转移的胰腺癌细胞更具生存优势

一项多中心研究报告称,对死于胰腺癌的病人肿瘤样本进行的全基因组分析表明DNA上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能够使一些胰腺癌细胞获得生存优势,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些优势能够让癌细胞在肝脏和肺这样血液供应充足的器官繁荣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上。癌症转移会让癌症变得非常致命,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无法发现并摧毁每一个癌细胞,对于胰腺癌来说尤为如此,在发生转移之前一般很

Circ-Cardiovasc Gene:血液中脂质相关的表观遗传可以预测冠心病的发病!

研究人员报道了与血脂水平相关的新DNA甲基化,描述与以前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相关的表观遗传机制,并提供证据表明血液中胆固醇逆向转运体的表观遗传调控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相关。

LEUKEMIA:白血病—表观遗传病变是患病的“罪魁祸首”

来自 Bellvitge 生物医学研究所(IDIBELL)的 Manel Esteller 博士领导的表观遗传学和癌症生物学计划(PEBC)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表观遗传损伤如何导致 T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该文章发表在血液学领域的领导者“白血病”杂志上,将病变与能够使这种免疫系统细胞恶性化的强大癌基因的活化相关联。

Science:不同的面孔是怎样形成的?

3月31日的Science上报道了瑞士Friedrich Miescher生物医学研究所的Filippo Rijli团队发现了调节面部形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该机制解释了独特的特征是如何从相同的控制颅骨面部形状的基因子集中产生的。

Biol Psychiatry:治疗海洛因成瘾的新靶点

根据西奈山医学院在《生物精神病学》杂志上的最新报道,使用海洛因的年限越长,高度乙酰化的水平越高。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直接证据证明:鸦片导致人类大脑表观遗传学改变,包括成瘾性药物如若无人之地般改变部分DNA的开合,从而控制有关成瘾性基因的打开或关闭。

2017年4月7日Science期刊精华

图片来自Science期刊。 2017年4月9日/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4月7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发现一类新的巨病毒携带着有史以来最多的蛋白翻译相关基因 doi:10.1126/science.aal4657; doi:10.1126/science.356.6333.15 病毒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