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 Care:血清乙胺水平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

2019-05-13 xing.T 网络

由此可见,在一般日本人群中,较高的血清乙胺与较低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相关。血清乙胺浓度的测定将是用于客观估计1-茶氨酸消耗的有用生物学指标。

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 Ca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研究旨在调查日本社区居民作为l-茶氨酸摄入指标的血清乙胺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展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共监测了2253名年龄在40-79岁之间无糖尿病的日本社区居民,累积7年。血清乙胺水平分为四分位数:≤0.86、0.87-2.10、2.11-5.28和≥5.29ng/mL。在12名健康志愿者摄入含有8mg富含 l-茶氨酸的绿茶产品后,进行血清乙胺浓度的动力学分析。 

在随访期间,282名受试者发生2型糖尿病。随着血清乙胺水平的升高,2型糖尿病的年龄和性别调整累积发生率显著下降(趋势P=0.04)。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这种关联保持不变。2型糖尿病的多变量校正风险比(HR)在血清乙胺的第四个四分位数个体中显著低于第一个四分位数个体(HR为0.69,95%CI为0.49-0.98)。血清乙胺水平的糖尿病风险降低趋势在中年受试者和糖尿病前期、肥胖或胰岛素抵抗的受试者中更为显著。动力学分析估计,在间隔为12小时的每日两次摄取的情况下,稳定状态下的最小浓度>5.90ng/mL。

由此可见,在一般日本人群中,较高的血清乙胺与较低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相关。血清乙胺浓度的测定将是用于客观估计1-茶氨酸消耗的有用生物学指标。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