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降脂单抗药PCSK9呼之欲出

2015-06-18 孙学军 科学网博文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风险因子,其特征为高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常见见生物分子原因有2个,一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二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配体蛋白apoB的功能缺陷。2003年法国学者又发现第3个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关键基因,就是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西布曲明9a型(PCSK9)。经典的降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并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药物,其关键作用是通过阻断体内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风险因子,其特征为高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常见见生物分子原因有2个,一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二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配体蛋白apoB的功能缺陷。2003年法国学者又发现第3个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关键基因,就是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西布曲明9a型(PCSK9)。

经典的降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并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药物,其关键作用是通过阻断体内细胞合成胆固醇的酶,HMG辅酶A还原酶是体内细胞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利用这个分子目标,许多科学家和医药公司联合成功开发出几代他汀类药物。

Marianne Abifadel等对法国23个高胆固醇血症家系进行鉴定,排除了LDL-R及apoB的突变后。发现13个发病个体PCSIO外显子2中的第625个核苷酸T被A取代,导致第127个密码子由精氨酸取代了保守的丝氨酸。另外22个先证者第12外显子中的核苷酸890T突变为C。导致第216个氨基酸由亮胺酸取代苯丙氨酸。PCSK9发生这两种突变之一均可导致ADH,占ADH受检者的12.5%。

值得重视的是,这些新型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出现的基因突变,并不是造成PCSK9功能下降,而是导致这种蛋白的功能增强。随后美国学者利用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的重要数据,筛选出一些PCSK9基因突变的人群,这些人体内PCSK9基因发生突变,这种突变与法国的家族性突变造成活性增加完全不同,而是导致这些分子功能丧失,竟然表现出比普通人更健康的血脂特征。罪恶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几乎接近零,而身体出奇地健康,发生心脏病的几率极低。虽然最终在3000多美国人中找的符合这种标准的人只有30几个。但是这一研究已经将PCSK9分子的重要性彻底推向医药研究的最前沿。

因为研究显示,只要这个分子没有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就可明显降低,那么只要能找到阻断这个分子的药物,就是一种理想的血脂健康促进剂。这给当今世界受到血脂异常带来的巨大困惑带来了无限联想。

PCSK9为什么能导致高胆固醇血症,是因为这种蛋白是一种前蛋白转换酶,其作用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缺乏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当然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而且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既然这种分子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原因,那么抑制该分子的活性,就成为开发药物的重要思路,利用PCSK9单克隆抗体开发新的降血脂药物,就成了当前大型医药公司的竞争热点。为什么不用经典的思路,例如研究伟哥的方法去寻找到PCSK9活性的小分子阻断剂?主要是因为这种分子类型比较多,找不到能特异性阻断作用的小分子。



最近一些医药公司业界掀起PCSK9抑制剂研发狂潮,竞争已趋白热化。2014年,安进拔得头筹,率先向FDA提交PCSK9抑制剂evolocumab上市申请,代表着全球首个PCSK9抑制剂监管申请,但赛诺菲已耗资6000多万美元入手FDA加速审评。

上周,美国FDA顾问委员会投票建议批准两种PCSK9抑制剂上市。预计2015年夏末FDA将作出正式决定。FDA通常会采取顾问委员会的建议,但也并非总是如此。这是心脏病领域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是FDA的巨大赌博。有学者分析认为FDA会说“不”。因为批准这些药物用于临床还为时尚早。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一、目标混淆:心血管终点PK替代终点

首先,FDA可能对目标说“不”。诚然,PCSK9抑制剂能够降低LDL-C。但目标不该是LDL-C指标,而是心脏病。心脏病有很多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对个体影响是常年累积的,不仅仅几个月。LDL-C非常重要,但它仅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PCSK9抑制剂对LDL-C的降低效果惊人,可能减少未来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的发生。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可能”。但我们并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这样的结果。这类药物的生物学效应是美丽的,但不应该让我们对当前状态视而不见。OSLER和ODYSSEY试验缺乏评估心血管终点的效力。正在进行的FOURIER试验是一项终点试验,将纳入27000名参与者,预计2017年完成。为什么不能再等等?

二、不伤害原则

FDA推迟审批该类药物的第二个理由是“风险”。FDA的使命是“通过确保食品、药品和器械等的安全性和疗效来维护公共健康”。希望患者能够获益,必须首先遵循不伤害原则。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尚未发生,疾病风险并不等同于疾病。OSLER和ODYSSEY研究中,Evolocumab(Repatha)和Alirocumab(Praluent)看起来相当安全。但两个研究分别只进行了11个月和78周,时间太短。心脏病预防不是仅持续2年的短期效应。两个研究中,PCSK9抑制剂组报告了更多的神经认知事件。这需要进一步探讨。有多少患者愿意用一个迟钝的大脑来换2-10年寿命呢?

三、历史上的失败先例

心脏病药物使用替代指标已被证明是糟糕的赌博。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烟酸、贝特类药物、CETP抑制剂这些失败的证据。他汀可以有效降低LDL-C并降低高危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但或许是因为他汀存在多效性。在IMPROVE-IT试验中,在辛伐他汀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仅能带来微笑的绝对获益。据说神勇无比的他汀也只能让5%的患者真正获得效益。

四、获益损失的干扰

许多人认为,PCSK9抑制剂应该被批准用于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内的人群,是因为等待FOURIER试验结果可能让这些人错过可能的获益,称为“获益损失”。当然,这是假设FOURIER试验结果为阳性前提下。他们认为,如果批准这类昂贵的药物就不会出现这些想象中的“破坏性影响”。如果我们将数十亿美元用于这些药物,那么许多心脏病预防的其他措施可能就力不能及了,将不得不放弃其他有益的心脏健康公共卫生项目。

附相关链接:

1.PCSK9抑制剂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十大要点(了解详细)
2.ACC 2014:PCSK9抑制剂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了解详细)
3.Lancet:PCSK9单抗evolocumab能显著降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水平 (TESLA研究和RUTHERFORD-2研究)(了解详细)
4.NEJM:PCSK9抑制剂Alirocumab联合大剂量他汀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了解详细)
5.多专家解析:降脂新药PCSK9抑制剂炙手可热(了解详细)

作者:孙学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ESC 2014 :国内外专家点评PCSK9抑制剂远期效果仍待验证

近几年,PCSK9成为血脂领域炙手可热的新靶点。继今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多项研究之后,本次ESC年会公布的ODYSSEY系列研究更是为该领域增添了新证据。 ODYSSEY COMBO Ⅱ研究在720例应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血脂控制仍不理想的心血管高危患者中评价了PCSK9抑制剂alirocuma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24周时,接受alirocumab与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依折麦

罕见病领域将成为PCSK9抑制剂实现重磅潜力的突破口

谈到降脂,就不得不提辉瑞(Pfizer)立普妥(Lipitor),该药堪称“药王”,上市15年销售突破1000亿美元,创造了全球药品销售的超级神话。然而,该药自2011年底遭遇专利悬崖,市场份额迅速被仿制药瓜分。之后,业界掀起了新一类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研发狂潮,目前竞争已趋白热化。 PCSK9抑制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来对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该类药物被视为自他汀类药物(

2015年的颠覆性心血管新药

去年FDA批准了41个新药,仅次于创纪录的1996年。但考虑到1996是PDUFA的第一年,集中审批了多年积累的申请,所以是个特殊年份,2014年可以说是新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年。不仅数量上鼓舞人心,很多药物是颠覆性的新产品。 2105年最重要的产品可能得算PCSK9抑制剂。安进的Evolocumab和赛诺菲/再生元的Alirocumab都有望在第三季度上市。安进本来一直领先,但赛诺菲以

多专家解析:降脂新药PCSK9抑制剂炙手可热

降脂新药PCSK9抑制剂炙手可热 陆国平教授介绍,PCSK9抑制剂已成为血脂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目前已知,PCSK9抑制剂具有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可降低LDL-C50%~70%。 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发布了2项有关PCSK9抑制剂evolocumab(AMG145)、为期12周的3期临床试验LAPLACE-2和GAUSS-2,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公

ACC 2015:胆固醇理论的又一论证 OSLER研究延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郭艺芳(河北省人民医院)胆固醇理论认为,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0余年来先后结束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心血管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他汀主要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发挥有益效应,但也有学者认为此类药物的多效性(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起着关键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多项临床试验均未

郭艺芳:降胆固醇治疗策略的新趋势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近日,有三则关于降胆固醇治疗的消息在各类媒体广泛传播:其一,IMPROVE-IT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正式发表;其二,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表;其三,FDA将就两种降胆固醇新药PCSK9抑制剂Alirocumab与Evolocumab举行专家听证会。综合分析这三则消息,可以看出降胆固醇的药物治疗策略正从他汀类药物一枝独秀的局面转变为以他汀为主、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