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x Biol:SIRT1为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提供新参考

2017-08-15 Emma MedSci原创

CAD,即冠状动脉疾病,是目前主要的心血管事件,这种疾病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5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是吸烟、糖尿病、家族性倾向、高血压、血液中异常高的胆固醇水平,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包括久坐的生活方式、肥胖和心理压力。

CAD,即冠状动脉疾病,是目前主要的心血管事件,这种疾病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5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是吸烟、糖尿病、家族性倾向、高血压、血液中异常高的胆固醇水平,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包括久坐的生活方式、肥胖和心理压力。SIRT1(Sirtuin 1)在调节细胞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也被认为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抗细胞凋亡作用来保护心血管系统。

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功能障碍和随后的过度炎症是CAD血管损害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推测抑制细胞死亡和控制CAD中不合适的促炎反应是改善CAD患者临床预后潜在的治疗策略,因此对SIRT1在CAD中的作用进行了调查。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SIRT1表达水平被抑制,乙酰化的p53表达水平在CAD患者的单核细胞中增强。LOX-1/氧化应激也在CAD患者单核细胞中上调,从而增加促凋亡事件和促炎症反应。此外,CAD患者的单核细胞引起内皮粘附分子的活化以及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该结果解释了为什么CAD患者长期复发性缺血事件的风险增加,并为CAD的临床治疗控制提供新的参考。

原始出处:
Shih-HungChan, et al. SIRT1 inhibition causes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dox Biol. 2017 Jun 2;13:301-309. doi: 10.1016/j.redox.2017.05.02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翻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Emm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Genet:15个全新致病风险位点揭示冠状动脉疾病形成机制

实验数据集包括了88,192个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和162,544个对照。研究在15个基因组区间上,发现了25个未被报道的与CAD相关的SNP位点(P < 5 × 10−8, 固定效应模型元分析)。和这些区域相关的细胞类型特异的基因表达和血浆蛋白水平清晰的阐明了潜在的疾病作用机制。

SCI REP: 全新鉴定的15个关于冠状动脉硬化遗传的风险因子

最近,研究人员利用161例遗传突变,通过对独立的遗传变量进行meta分析发现:71个基因突变具有全基因水平的显着性,其中有15个是新的位点。

Am Heart J:疑似CAD患者——CAC评分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后心血管药物的改变

具有正常的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的有症状患者中,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对随后心血管药物使用改变的影响还未确定。2017年4月,发表在《Am Heart J》的一项研究评估了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CAC评分和正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MPI后,阿司匹林和他汀使用的改变。

Redox Biol :SIRT1表达抑制或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长期复发性缺血事件高风险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在CAD患者来源的单核细胞中,SIRT1表达水平被抑制而乙酰化p53表达水平升高,LOX-1表达和氧化应激增加,引起来自CAD受试者的单核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单核细胞凋亡,引起炎症反应。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由于SIRT1表达水平抑制,CAD患者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加。

Int J Cardiol:年龄对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相关性的调节作用!

由此可见,在PLR和CAD之间的相关性受年龄的影响。而高PLR是老年高危患者CAD的独立标记,它与年轻早发CAD患者呈负相关。PLR是广泛使用的和廉价的,可以用于识别CAD高风险的患者。

Circulation:研究测定冠状动脉疾病风险位点GUCY1A3的功能

已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4q32.1染色体位点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该位点包含了GUCY1A3,编译可溶性鸟苷酰环化酶(sGC)的α1亚基,sGC是nitric oxide/cGMP信号通路的关键酶。该区域常见变异与冠状动脉发病风险之间联系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人员分别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硅片分析坚定了假定的等位基因特异转录因子,并通过等位基因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