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填补先天性脊柱畸形研究空白

2018-07-15 郭爽 新华网

中国医生在14日于洛杉矶闭幕的国际脊柱新技术会议上报告说,在目前国际上难度最高的先天性脊柱畸形诊治方面,他们用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好的矫形效果,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

中国医生在14日于洛杉矶闭幕的国际脊柱新技术会议上报告说,在目前国际上难度最高的先天性脊柱畸形诊治方面,他们用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好的矫形效果,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

由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主办的第25届国际脊柱新技术会议11日至14日在洛杉矶举行。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团队就目前国际上诊治难度最高的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腰骶段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畸形以及生长棒的改良等前沿难题做出系列报告,介绍了他们治疗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最新进展。

早发性脊柱侧凸是指10岁前发生的脊柱侧凸病症,其治疗一直是脊柱矫形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早发性脊柱侧凸畸形,多数会随着患儿身高增长而加重,最终导致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

协和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团队代表庄乾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早期干预处理,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好的矫形效果一直都是我们坚持的理念。系列研究是目前针对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腰骶段半椎体诊治的最大宗的病例研究,填补了先天性脊柱畸形相关研究的空白,在提高诊治患者的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庄乾宇报告了关于腰骶段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前沿诊治方法。研究发现,单纯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术对局部畸形及躯干偏移的矫形效果更理想,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活动节段,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协和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团队的王升儒代表仉建国教授团队和田野教授团队汇报了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先进诊治方案。研究指出,颈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会导致严重的斜颈,双肩不等高,甚至影响患儿面部发育,需要通过复杂的截骨手术才能达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协和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团队的陈崇代表沈建雄教授团队汇报了在新型生长棒手术改良方面的最新应用和视角。动物实验证明,改良生长棒手术得到的矫形以及脊柱生长效果更好,可降低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作者:郭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1例

56岁女性患者,发现口唇青紫40余年,活动后气短20余年,加重伴间断咯血3年。

先天性脊柱侧凸伴右位心1例

患者,女,16岁,因“活动后气促10余年,发现脊柱侧凸8余年”入本院。

先天性广泛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伴下睑内翻倒睫1例

患儿女性,3岁。家长发现患儿右眼睁不大伴畏光、流泪3年;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青年高血压背后的故事

患者青少年男性,15岁,以“发作性头晕、头痛半年,加重1个月”主诉入院。半年前患者头晕、头痛发作时就诊于当地医院,测右上肢血压180/100mmHg,心率80次/分,给予“硝苯地平30mg/d、吲达帕胺2.5mg/d”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症状消失。1周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血压升高至170/100mmHg,加量硝苯地平30mg/次,2次/天,血压下降至130/80mmHg左右

新生儿前臂先天性皮肤缺损修复一例

患儿 男,母亲为妊娠糖尿病患者,2胎1产,孕39周因胎心监测无反应,产程未发动行剖宫产。

妊娠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全身麻醉1例

患者,女,26岁,体质量50.5kg,因“停经37+3周,不规律腹痛1+d”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