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为主的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疗效佳

2013-08-01 晓静 整理 cmt

为了解非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预后,朱理敏,龚艳春,林伯贤等进行研究发现,未经手术的PA患者经以螺内酯为主的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纠正低血钾,但有升高血糖的趋势。相关论文发表于2013年第6期《中华高血压杂志》。 研究纳入2012-01-05在高血压门诊随访的PA患者186例,依据患者随访时是否使用螺内酯治疗分为螺内酯组和常规药物组。以螺内酯为主的联合药物

为了解非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预后,朱理敏,龚艳春,林伯贤等进行研究发现,未经手术的PA患者经以螺内酯为主的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纠正低血钾,但有升高血糖的趋势。相关论文发表于2013年第6期《中华高血压杂志》。

研究纳入2012-01-05在高血压门诊随访的PA患者186例,依据患者随访时是否使用螺内酯治疗分为螺内酯组和常规药物组。以螺内酯为主的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130例(男性占72%),年龄(51.5±10.5)岁,使用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56例(男性占61%),年龄(51.5±8.8)岁。螺内酯组中有肾上腺腺瘤者50例和双侧肾上腺增生者80例。

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螺内酯组的舒张压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84±9)比(88±10)mm Hg, P<0.05]。增生者治疗后舒张压低于腺瘤者[(84±9)比(86±10)mm Hg,P<0.05]。螺内酯组治疗后的血钾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常规药物组治疗后[(4.0±0.4)比(3.4±0.6),(3.8±0.5)mmol/L,均P<0.05]。螺内酯组的基础空腹血糖低于治疗后的空腹血糖[(5.7±1.4)比(6.2±1.5)mmol/L,P<0.05]。两组的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论文标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药物治疗随访分析

作者:晓静 整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螺内酯不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能力

  澳大利亚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中,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未能改善运动能力、症状和生活质量,但显著改善了舒张功能指标。论文于2013年2月2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此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Aldo-DHF研究)共纳入422例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7岁,女性52%),并随机给予其螺内酯(25 mg/日,n=213)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