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Infect Dis:尹芝南等慢性乙肝研究获进展

2013-08-01 南开大学生科院 南开大学生科院

近日,感染病学领域专业顶级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尹芝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尹芝南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武晓丽为第一作者,该课题同解放军第302医院生物治疗中心进行了密切合作。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感染人类肝脏后随

近日,感染病学领域专业顶级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尹芝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尹芝南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武晓丽为第一作者,该课题同解放军第302医院生物治疗中心进行了密切合作。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感染人类肝脏后随着疾病的进展会逐渐造成慢性肝脏损伤并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癌,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研究慢性乙肝机制以及如何阻断慢性乙肝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尹芝南教授课题组发现天然一种免疫细胞Vd2 gd 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改变与慢性乙肝患者的疾病进程相关,且体外实验证明该类细胞可显著抑制造成肝脏损伤的Th17细胞的数量。同时,在该项研究中建立的体外扩增乙肝患者外周血Vd2 T的方法具有高细胞纯度和高扩增倍数的特点,使得该类细胞临床的应用成为可能。该项目不仅拓展了gd 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还为该类细胞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前准备,为肝病学及免疫学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知识。

Wu X, Zhang JY, Huang A, Li YY, Zhang S, Wei J, Xia S, Wan Y, Chen W, Zhang Z, Li Y, Wen T, Chen Y, Tanaka Y, Cao Y, Wang P, Zhao L, Wu Z, Zhang Z, Wang FS, Yin Z.

Decreased Vδ2 γδ T cells associate with liver damage through regulating Th17 respons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 Infect Dis. 2013 Jul 1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23847059

作者:南开大学生科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手术后抗病毒治疗可能降低HBV相关的肝细胞癌的复发风险

一位研究者报告说,手术后抗病毒治疗似乎可降低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细胞癌的复发风险。 根据来自台北国立人民大学的Chun-Ying Wu博士的报告,在一项在台湾进行的全台性队列研究里,发现经抗HBV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肝癌患者里,有20.5%的人出现了癌症复发。Wu在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学会年度会议上报告说,与之不同的是,那些没有获得恩替卡韦(贝乐克)、拉米夫定(3TC)或替比夫定(替泽卡)等药物

Tumour Biol:广州中山三院吴祥元等发现抗病毒优化策略可预防HBV再激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近年来,与化疗相关的HBV再激活引起全球广泛关注。预防性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LAM)等,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化疗患者发生HBV再激活。然而,对于接受LAM预防性用药及化疗的患者来说,如果不清楚HBV再激活的潜在因素且缺乏优化管理,那么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HBV再激活。基于上述情况,我国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吴祥元等人展开

EASL 2013:HBsAg临床应用的研究新进展

       本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介绍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提示HBsAg作为HBV DNA的补充,在预测慢性HBV感染自然转归、抗病毒疗效、停药复发中有重要作用。但当前的研究大多样本量不足、随访时间偏短,将来仍需要更多的研究阐释HBsAg的临床价值。     &n

CID:高HBV水平可导致急性乙型肝炎发展为慢性感染

某些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然而,目前尚未建立相关的方法来鉴别这类患者以实现优化管理。因此,来自东京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医学博士Hiroshi Yotsuyanagi等人展开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5月23日的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临床感染疾病》)杂志上。作者发现,只有那些无法在12个月内清除HBV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才有

JH:替诺福韦单药或与恩曲他滨联用对HBV准种演化的影响相当

对于乙肝治疗来说,很多抗病毒药物并不能完全清除HBV病毒。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耐药毒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乙肝治疗药物的耐药屏障和交叉耐药谱是决定乙肝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在体外实验中,已证明阿德福伟(ADV)耐药突变只会引起低水平的替诺福韦交叉耐药。 基于上述情况,来自法国里昂的Fabien Zoulim等人展开一项研究,他们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单药或恩曲他滨+TDF(

ASO:cccDNA/ih HBV DNA比值为HBV HCC患者生存预测因素

在2013年6月15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美国西奈山医学院Spiros P. Hiotis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目的为,确定肝内总HBV(ih HBV)DNA和共价闭环DNA(cccDNA)与坏死性感染和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对接受切除治疗的HBV 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可诱导患者产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