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urol:磁共振可见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小血管病、认知衰退以及痴呆风险

2017-07-21 zhangfan MedSci原创

磁共振可见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老年人群血管相关的认知障碍发病有关。应加强相关风险人群的疾病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加,磁共振成像(MRI)可见的血管周围间隙(PVSS)增加,这种现象意味着存在脑间质液引流障碍以及脑小血管病(SVD)的可能。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较大的血管周围间隙(L-PVSs,>3mm)、脑小血管病、认知衰退以及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

这项前瞻性、基于人群的年龄、基因、环境敏感性研究在基线(2002-06)时对2612名参与者进行血管周围间隙测量。参与者在2007-11年再次进行MRI测试,在平均5.2年内进行2次接受神经心理学测试。研究的主要终点是MRI检测的皮质下梗死、脑微出血和白质高信号;认知衰退定义为基线和后续测试对于信息处理速度和执行能力的综合得分的变化;痴呆诊断根据国际准则。

参与研究的2612名患者,平均年龄74.6岁,59%为女性。其中424人存在较大的血管周围间隙,LPVSs率为16.2%( L-PVSs平均数为1,范围1-17)。在对于年龄、性别和MRI扫描间隔进行调整后,L-PVSs比例与皮层下梗死(rr,2.54;95% CI,1.76-3.68)、脑内微出血(rr,1.43;95% CI,1.18-1.72)以及5年的白质高信号体积增加显著相关。L-PVSs与信息处理速度急剧下降相关并导致患者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增加了4倍。

研究认为,磁共振可见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老年人群血管相关的认知障碍发病有关。应加强相关风险人群的疾病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7-11-19 heli0118
  2. 2017-07-23 QQ25ed180f

    核磁共振,在神经内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0

相关资讯

Neurology:难治性颞叶癫痫与进展性脑萎缩

尽管影像学总体提示耐药癫痫存在进行性脑萎缩,但现有的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证据并不充分。对于耐药性颞叶癫痫与累积的脑损伤关系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纵向多队列分析研究

JAMA Oncology:何种情况的乳腺癌患者应在X光筛查基础上联合乳腺超声或MRI?

2017年乳腺癌筛查指南更新。虽然在新指南中,乳腺超声和核磁共振(MRI)仍然属于从属地位,但两者也在临床上广泛使用,那么什么样的人应该在乳腺X光筛查的基础上,使用这两种手段进行筛查呢?

Radiology:二胎时代到来,MR成像可用来评估胎儿生长受限!

二胎时代到来,临床工作中对于孕产妇的检查越来越不拘泥于超声检查,MR检查技术的更新越来越能满足临床对于患者检查目的的需要。研究人员利用氧增强和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磁共振(MR)成像参数评价在正常胎儿和胎儿生长限制(FGR)的孕妇中胎盘的差异,进而探究MR对FGR检出率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影像学权威杂志Radiology上。

J Rheumatol: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理学与MRI异常之间的关系

磁共振成像(MRI)已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键工具,可以可靠地识别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和关节间隙狭窄(JSN)/软骨缺失。

装了起搏器,就不能做核磁共振了吗?

起搏器在中老年患者的植入越来越多,恰巧这些人群是脑血管病、脊椎疾病、肿瘤等高发人群,很可能要经历MRI检查。但传统起搏器一旦植入后,是不能做核磁共振(MRI)检查的。是否有解决办法?

ANGEW CHEM INT EDIT:组织纤维化的非侵入检测方式

组织纤维化是组织损伤时细胞外基质活跃分泌产生的。在工业社会,有近乎一半的死亡是纤维增生相关的疾病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