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双酚A诱导精原细胞(SC)增殖新机制

2012-02-10 MedSci MedSci原创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了低剂量双酚A诱导精原细胞(SC)增殖的机制,研究成果为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低剂量双酚A,也可能诱发生殖细胞癌的潜在可能性提供了新证据。相关研究论文最近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杂志上。   双酚A也称BPA,属低毒性化学物,主要用来生产防碎塑料,工业上又叫作聚碳酸酯。广泛运用于杀菌剂、饮料容器、餐具、婴儿奶瓶等制造工业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了低剂量双酚A诱导精原细胞(SC)增殖的机制,研究成果为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低剂量双酚A,也可能诱发生殖细胞癌的潜在可能性提供了新证据。相关研究论文最近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杂志上。

  双酚A也称BPA,属低毒性化学物,主要用来生产防碎塑料,工业上又叫作聚碳酸酯。广泛运用于杀菌剂、饮料容器、餐具、婴儿奶瓶等制造工业中,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工业用品之一,并且每年以6-10%的速度增长。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双酚A及其代谢物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群的体液中。由于双酚A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高度相似,因此,双酚A是否对人体生殖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之前医学研究提示,低剂量双酚A可以通过快速激活特定信号传导通路,促使生殖细胞增殖,但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盛治国、朱本占课题组对此展开研究,他们建立了小鼠模型,模拟日常环境中接触到的双酚A(日常人体暴露剂量范围内),也就是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50微克接触量,发现如此低的剂量,双酚A 也可以通过膜偶联受体GPR30和核受体ER-α的相互作用而激活PKG和EGFR/ERK/c-fos信号通路诱导鼠精原细胞增殖。经由PKG和EFGR-ERK信号通路诱导鼠精原细胞增殖。研究人员发现,不超过15分钟,双酚A便激活了细胞增殖标志蛋白。

  盛治国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研究已经证实双酚A对机体具有潜在的神经、生殖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是由于在实验动物中所用的低剂量效应难以在人体复制,因此,双酚A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目前还存在争议。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双酚A是低剂量的,如此低剂量的影响,是否对人体有害目前是关注的热点。

  这一研究首次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低剂量下,双酚A依然能诱导精原细胞增殖。本研究为环境相关低剂量BPA诱发生殖细胞癌的潜在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机制,也为其他类似的雌激素样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内分泌干扰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该研究为其他和双酚A类似的雌激素化合物,对人体生殖系统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链接:

  欧盟认为含双酚A奶瓶会诱发性早熟,从2011年3月2日起,禁止含生产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卫生部等六部门也于2011年5月30日下达禁令,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双酚A暴露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还有待证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通过大样本人群,对中国成人尿增塑剂双酚A(bisphenol A, 双酚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体双酚A暴露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但尚不能证实双酚A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相关结果于 2011年9月20日刊登在美国《内科学年鉴》(Ann 

JCEM:体内双酚A水平与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双酚A(BPA)是一种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塑料的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环氧树脂制作的食品易拉罐以及一些耐热纸张的内衬中。这一化学物质主要通过污染食物和饮料进入人体,BPA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或者呼吸吸收的方式进入人机体。 我们经常会无意中暴露于BPA环境下,几乎所有的美国人血液中都存在BPA这一物质。这项研究结果警示人们暴露在BPA环境下,会有潜在的重大健康威胁。 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中,尿中双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