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医学奖获奖人是怎样评选出来的?----浅析屠教授荣获诺奖

2015-10-21 方红 科学网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青蒿素在抗疟药物上的创新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教授成为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奖人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一) 诺贝尔奖提名和评审程序 诺贝尔奖始于1901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记录。诺贝尔奖委员会对整个提名(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及评审过程严格保密(保密期为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青蒿素在抗疟药物上的创新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教授成为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奖人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一) 诺贝尔奖提名和评审程序

诺贝尔奖始于1901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记录。诺贝尔奖委员会对整个提名(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及评审过程严格保密(保密期为五十年)。

整个提名和评审程序大约需要一年时间。从上一年的初秋开始,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资格按照诺奖规格提出候选人的提名人发出私密邀请信。这些提名人都是各专业领域享誉全球的顶尖科学家。提名至1月31日截止。从本年2月1日起,各类奖项的评定委员会(Nobel Committee)开始初选工作。3月-5月,评委会拟定小名单,并向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征求评议; 这些专家就被提名人的工作成果向诺贝尔评审委员会递交专家评议报告;  6月-9月,评委会进行评审,最后向诺奖委员会(Nobel Assembly)提出诺奖推荐名单。诺奖委员会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进行投票表决。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会得到327位提名。屠呦呦教授,以及其他一些候选人,可能会得到来自不同提名人的多次提名。327位被提名者中,有57位是第一次被提名,也就是说,大多数候选人已经在往年被提名。

整个诺奖评选过程非常严谨、缜密。我们实在应该向这些做推荐和评议的资深科学家(“大牛”)们以及诺奖评委会致以感谢和敬意!

(二)四年前的美国拉斯克奖,米勒院士和苏新专博士

四年前的2011年9月,屠呦呦教授荣获美国生物及医学领域最高级科学奖---拉斯克奖。美国拉斯克奖亦被戏称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毫无疑问,获取2011年拉斯克奖使屠呦呦教授在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方面的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更多的资深科学家的注意,也为她今年获取诺贝尔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美国纽约颁发拉斯克奖的同时,科学界的顶级学术期刊《细胞》(2011年9月版)刊登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米勒(Louis Miller)和华人学者苏新专(Xinzhuan Su)博士合写的文章: 《青蒿素:中国草药园中的发现》(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今年81岁的米勒博士,是世界顶级的研究虐原虫和疟疾病研究领域的科学家,2009年从美国国家卫生署(NIH)退休。在他的科学研究生涯中,他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包括发表在《科学》(17篇)、《自然》(18篇)、《新英格兰医学期刊》(4篇)、《细胞》(2篇)、以及《美国科学院学报》(多于30篇) 等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米勒院士是真正具备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提名人的资格的专家,也是最有资格给出同行专家评议报告的专家。

2008 - 2009年间,米勒院士和苏新专博士,仔细考查了青蒿素研究的原始记录,得出结论: “毫无疑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屠呦呦教授的原创性发现得到国际科学界认可并成为首位获得拉斯克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

(三)《分子》国际期刊的青蒿素研究专集----为庆祝屠呦呦教授80岁诞辰

早在2010年12月,《分子》国际期刊(英文: Molecules)为庆祝屠呦呦教授80岁诞辰发表了青蒿素研究专集,表示对她的尊重和敬意。专刊封面:

Artemisinin (Qinghaosu): Commemorative Issue in Honor of Professor Youyou Tu on the Occasion of her 80th Anniversary。

这集专刊的主编为Dr. Geoff Brown(英国),期刊收录了12篇文章(6篇综述文章,6篇原创研究文章),作者分别来自中国(北京中药所、清华大学)、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泰国等多个国家。专刊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经过和青蒿素的后期研究。其中中药所廖福龙教授的综述文章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Disco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廖福龙教授的文章曾在2009年发表。

一份国际科学期刊特为一位80岁高龄的中国科学家出版贺诞专集,史无前例,令人感动。

为庆祝屠呦呦教授80岁诞辰青蒿素研究专刊:  

http://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special_issues/artemisinin

综上所述,  中国和全球各国科学家在2009年与2010年间在国际期刊发表的文章让世界了解了青蒿素发现的历史。而在此期间, 米勒院士和苏新专博士所作的大量调研澄清了青蒿素发现的经过。两位专家推荐授予屠呦呦教授拉斯克奖以及他们在过去四年间的不懈努力最终让屠呦呦教授摘取了今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桂冠。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抗虐药物研究,七十年代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后续研发工作。多个团队和众多科研和医务人员的合作努力,使原创发现迅速转化成新的治疗药物。早在八十年代,中国政府机构已经对各团队和主要贡献人员颁发了各式奖励。今天,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医学奖颁发给青蒿素课题的最原创和最关键的人物---屠呦呦教授,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其原创性发现的尊重,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贡献的认可。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挽救了全球千百万人的生命,而且避免了很可能发生的大范围疟疾传染给全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作者:方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0月5日揭晓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5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将于10月5日起陆续举行。 今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具体揭晓时间如下: 1、生理学或医学奖:不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5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5日17时30分); 2、物理学奖:不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6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6日17时45分); 3、化学奖:不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7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7日17时45分); 4

2015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花落谁手?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马上就要到了。最近SCI肯定会有引用率预测,但是准确性并不十分理想。诺贝尔奖的推荐更多是依靠同行推荐,那么热门领域和成熟领域被推荐的可能性比较大,引用多只能是大众化领域,干细胞和肿瘤研究显然是引用最多的领域,但不一定是颠覆性、概念性和革命性的研究。就医学与生理学奖而言,2015年度哪些技术可能获奖?抢先一步,也来猜一猜凑个热闹吧。一、基因编辑这个领域显然是呼声最热的领域。按照诺贝

2015年诺贝尔奖揭晓时间已确定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2015年9月27日报道,2015年诺贝尔奖的揭晓时间已经确定(以下时间均为欧洲中部时间):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5年10月5日上午11:30物理学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5年10月6日上午11:45化学学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5年10月7日上午11:45和平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5年10月9日上午11:00经济学奖揭晓时间最早为:2015年10月12日下午1:

80后的华人学霸张锋:开创基因编辑时代,明天他会得诺贝尔奖吗?

题记——在中国度过童年时光,高中时便荣获 Intel 大奖。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以发现CRISPR/Cas9里程碑式成果载入生物学史册。他是张锋、华人生物学界最耀眼的新星,也是诺贝尔奖的大热门。明天凌晨,他会收到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话吗? 先看看他简单的履历吧: 1983年出生中国石家庄 200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化学物理专业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昨天下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一则“热烈祝贺北大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招生办”等多个北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消息称,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早在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之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任院长饶毅就高度评价过

王晓东谈诺奖:我们来了,我们还会经常再来

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 转载自饶毅、鲁白、谢宇主编的微信号:知识分子(The-Intellectual)。 人活着,最困惑的无外乎“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两大问题。有宗教情结的朋友这时会指出,答案在他们那里、而不在科学中。因为科学有局限。 而我则会说:“其实,我们科学界也有实实在在的答案。我们不光能对这两个问题给出解释,还知道你来这儿干什么。”答案就在我们现代生物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