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2C19基因型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2017-11-04 MedSci MedSci原创

根据11月1日在JACC网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PCI),氯吡格雷与抗血小板替代疗法相比,失去CYP2C19功能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增加。来自于盖恩斯维尔佛罗里达大学Larisa H. Cavallari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经PCI治疗后,CYP2C19基因表型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结果。作者比较了功能性等位基因氯吡格雷和替代疗法患者PCI术


根据11月1日在JACC网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PCI),氯吡格雷与抗血小板替代疗法相比,失去CYP2C19功能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增加。

来自于盖恩斯维尔佛罗里达大学Larisa H. Cavallari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经PCI治疗后,CYP2C19基因表型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结果。作者比较了功能性等位基因氯吡格雷和替代疗法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的MACE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在1815名患者中,31.5%的患者功能等位基因缺失。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患者的MACE风险显著高于那些规定的替代疗法的(23.4%比8.7%;调整危险比为2.26;95%可信区间为1.18~4.32;P=0.013)。在1210例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结果相似(调整后的危险比为2.87;95%置信区间,1.35-6.09;P = 0.013)。无功能丧失等位基因和采用处方替代治疗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MACE无差异(调整危险比,1.14;95%可信区间,0.69-1.88;P=0.6)。

作者写道:"未来基因型引导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研究可能是有价值的。"。


此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整理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11-05 中医痴

    不错的.学习了.谢谢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