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Engl J Med:寨卡病毒在体液中的留存时间

2017-03-24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人员前瞻性地评估了波多黎各新感染的受试者队列,包括150名寨卡新感染者(其中55名男性)。从纳入研究的当月及随后的第2、4、6个月,每周一次收集参与者的血清、尿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利用RT-PCR检测所有样本,并使用抗-寨卡 IgM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在第四周,如果参与者的样本中检测到寨卡病毒RNA,则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收集该参与者的样本直至所有样本检测呈阴性。研究人员使用We

近日,来自波多黎各国家艾滋病毒/艾滋病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项关于寨卡病毒在体液中的留存时间的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 Engl J Med上。

为了估计人体液体中可检测的Zika病毒(ZIKV)RNA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研究人员前瞻性地评估了波多黎各新感染的受试者队列,包括150名寨卡新感染者(其中55名男性)。从纳入研究的当月及随后的第2、4、6个月,每周一次收集参与者的血清、尿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利用RT-PCR检测所有样本,并使用抗-寨卡 IgM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在第四周,如果参与者的样本中检测到寨卡病毒RNA,则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收集该参与者的样本直至所有样本检测呈阴性。研究人员使用Weibull回归模型来估计每个个体体液中ZIKV RNA检测不到的时间,并以中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进行报告。

研究发现,血中寨卡RNA转阴的中位数、第95位百分位数时间为14天和54天,尿液中转阴的中位数、第95位百分位数时间分别为8天和39天,精液中转阴的中位数、第95位百分位数时间分别为34天和81天,少数参与者在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检测到ZIKV RNA。

研究人员认为血清中寨卡RNA的留存时间较长对寨卡感染的诊断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预防指南中推荐男性在寨卡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应避免性行为或使用安全套,但本研究中95%的男性在暴露后约3个月时精液中已无寨卡RNA存在。

原始出处:

Gabriela Paz-Bailey, M.D., Ph.D., Eli S. Rosenberg, Ph.D. et al. Persistence of Zika Virus in Body Fluids — Preliminary Report. February 14, 2017DOI: 10.1056/NEJMoa161310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7-05-29 haouestc
  2. 2017-09-09 spoonycyy
  3. 2017-05-01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相关资讯

2017疾病爆发领域前瞻:5种鲜为人知的疾病

新兴疾病(emerging disease)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新型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在地理范围和发病数量上回突然间增加,新兴疾病的发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人们才开始完成对一些此前未被鉴别疾病的认识,比如生殖器疱疹和AIDS,此后这些和疾病有关的词语才慢慢开始流行起来。

Sci Transl Med:高福院士揭示寨卡病毒治疗性抗体的机制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严景华研究员与高福院士近期合作揭示高效、特异性人源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治疗性抗体及其机制。研发寨卡病毒治疗性抗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率先找到高效、特异性人源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治疗性抗体及其机制,该抗体在小鼠模型上能有效治疗ZIKV感染,有望成为治疗其感染的候选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ZIKV的危害逐渐被揭示,从最初的发烧、皮疹等轻

Cell Stem Cell: 德国学者揭示寨卡病毒引发婴儿小头症机制

2017年1月26日,国际权威学术杂志《Cell》旗下干细胞领域权威期刊《Cell Stem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Jay Gopalakrishnan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报告称找到寨卡病毒导致小头症的科学证据。

武汉病毒所利用多肽抑制剂成功阻断乙脑和寨卡病毒感染

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JEV 引起的乙型脑炎致死致残率高,我国是乙脑的高发区,发病人数曾一度占世界总数的 80%。目前 JEV 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乙脑的发病率,但是对于已发病的患者,仍然没有针对 JEV 的特效药或治疗手段。而 ZIKV 自

科学家阐明寨卡病毒改变人类细胞的分子机制

在光镜和电镜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就能够清楚捕捉到寨卡病毒如何“抓住”人类肝脏和神经干细胞的内部细胞器,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非洲和亚洲的寨卡病毒如何对宿主细胞中的内质网及细胞骨架结构进行重排以便其能够建立制造子代病毒的“工厂”,相关研究表明,靶向作用细胞骨架动力学或许就能够为科学家们提供一种抑制寨卡病毒复制的新策略。

Cell Immunity: 25-羟基胆固醇,对抗寨卡病毒的新方法

研究者们发现25-羟基胆固醇能够阻止寨卡病毒进入人的脑皮质细胞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和降低小头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