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支架置入与积极药物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2011-09-15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马克·I·奇莫维兹(Chimowitz)等 SAMMPRIS试验研究者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正越来越多地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以预防卒中再发。然而,还没有在随机试验中比较PTAS与药物治疗(的疗效)。   方法 我们将最近有过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归因于一支颅内大动脉直径70%~99%

  马克·I·奇莫维兹(Chimowitz)等 SAMMPRIS试验研究者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正越来越多地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以预防卒中再发。然而,还没有在随机试验中比较PTAS与药物治疗(的疗效)。

  方法 我们将最近有过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归因于一支颅内大动脉直径70%~99%狭窄的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单独积极药物治疗,另一组接受积极药物治疗加使用温斯潘(Wingspan)支架系统的PTAS治疗。主要终点为招募后或随访期间对限定病变(实施)一次血运重建操作后30天内(发生)卒中或死亡,或30天之后限定动脉(供血)区域(发生)卒中。

  结果 在451例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停止招募,因为30天卒中或死亡率在PTAS组为14.7%(非致死性卒中12.5%,致死性卒中2.2%),以及在药物治疗组为5.8%(非致死性卒中5.3%,非卒中相关性死亡0.4%)(P=0.002)。30天之后,相同区域的卒中发生于每组的13例患者。当前,随访(仍在进行中)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1.9个月。随时间推移,一种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概率在两个治疗组间差异显著(P=0.009),主要终点的1年发生率在PTAS组为20.0%,以及在药物治疗组为12.2%。

  结论 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积极药物治疗优于使用温斯潘支架系统的PTAS治疗,既因为PTAS后早期卒中危险高,也因为单独积极药物治疗的卒中危险低于预期。

  (N Engl J Med 2011; 365:993-1003. September 15, 201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1-10-21 109.230.217.166

    I see, I suoppse that would have to be the case.

    0

  2. 2011-10-11 lt1978123

    好,静待更大的证据指导临床。

    0

相关资讯

NEJM:在大冠状动脉中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的比较

  背景 最近的数据已经表明,有大动脉冠状动脉病的病人,在采用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进行经皮介入治疗后,发生迟发性心脏事件的危险较采用裸金属支架者升高。我们试图证实这种观察结果,并评估这种事件危险的升高是否也见于采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时。   方法 我们将2314例需要置入直径≥3.0 mm支架的病人,随机分配接受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或裸金属支架治疗。主要终点是2年时由心源性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紫杉醇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梁覆盖和晚期移位的比较

来源:医学论坛报   背景 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病理研究表明,支架梁无内皮覆盖与随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相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能够在微观水平观察到体内支架梁的覆盖情况。因此,我们使用OCT方法,在接受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和裸金属支架(BMS)置入的 STEMI患者中检测了支架梁的覆盖情况。   方法与结果 在HORIZ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