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ancer Res Clin:内脏和皮下脂肪或可预测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预后

2014-12-28 Hakim Lee MedSci原创

腹部脂肪分布可能与肿瘤生长有关,但其对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生存期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研究所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腹部内脏和皮下脂肪厚度或可预测晚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生存期,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2月24日的J Cancer Res Clin杂志上。

腹部脂肪分布可能与肿瘤生长有关,但其对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生存期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研究所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腹部内脏和皮下脂肪厚度或可预测晚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生存期,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2月24日的J Cancer Res Clin杂志上。

该研究共纳入2005-01至2008-06期间接受新辅助化疗及其后胃大部切除术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84例。研究回顾性测量了受试者接受化疗前的CT影像脂肪参数。前、侧面和后腹壁皮下脂肪厚度(ASFT,LSFT和PSFT)代表皮下脂肪。腹腔内脂肪厚度(IFT)和肾脏后的脂肪厚度代表内脏脂肪。研究利用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评估了BMI和CT脂肪数据参数与总体生存期(OS)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高于平均值的前腹壁和后腹壁脂肪厚度(也就是高的前腹壁和后腹壁脂肪厚度)与较长的总体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1;0.003)。而高的腹腔内脂肪厚度和高的腹腔内脂肪厚度/后腹壁脂肪厚度与较短的总体生存期(P=0.003;0.003)和无进展生存期(DFS,P<0.001;0.004)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数据表明,高的腹腔内脂肪厚度和后腹壁脂肪厚度与总体生存期(HR 2.94,95% CI 1.54-5.60;0.38,95% CI 0.21-0.71)和无进展生存期(HR 3.28,95% CI 1.55-6.93;0.42,95% CI 0.21-0.82)均独立相关。而BMI对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无显著意义。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回顾性研究数据表明,新辅助化疗开始前测量得到的腹腔内(内脏)脂肪厚度IFT、前腹壁脂肪厚度ASFT和后腹壁脂肪厚度PSFT或可用来作为预测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生存期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原文出处:

作者:Hakim Le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