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腹部不适,请诊断!

2019-09-12 不详 影像园

患者,女,37岁,腹部不适来诊。

【所属科室】


临床病史】

患者,女,37岁,腹部不适来诊。

【影像图片】









【讨论】

评论:CT平扫见小弯侧壁一光滑肿块,相邻胃壁情况显示不清。考虑胃壁良性占位可能,病人口服清水600ml后,清晰可见胃角处光滑类圆形肿块,下缘见尾巴状结构。良性占位病变,间质瘤?
 
【结果】

病理诊断:胃壁间质瘤
 
【病例小结】

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间叶源性肿瘤,曾被认为是平滑肌和神经源性肿瘤。根据近年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表明,肿瘤由不同数量的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组成。

GIST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相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不明显或为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隐痛及包块,亦可发生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或贫血。GIST可发生在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6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发生在胃肠道外(如网膜、肠系膜、腹膜后)者称为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

GIST应视为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肿瘤危险程度与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显著相关。有无转移、是否浸润周围组织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恶性者多为血行转移,淋巴转移极少。

根据瘤体与肠道壁的关系可分为4型。(1)黏膜下型:肿瘤从黏膜下向腔内生长突出,与管壁基底有蒂相连;(2)浆膜下型,肿瘤从浆膜下向腔外生长突出;③ 壁间型:肿瘤向腔内外生长突出,大部分以外生性生长为主;④ 胃肠道外型:肿瘤源于胃肠道外的腹腔其他部位。

CT影像表现:肿瘤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但以胃体部大弯侧最多,其次胃窦部。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生长。良性者,肿块直径多小于5cm,密度均匀,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楚,偶可见小点状钙化;恶性者,直径多大于5cm,形态欠规则,可呈分叶状,密度多不均匀,可出现坏死、囊变及陈旧出血形成的低密度灶,中心多见,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楚,有时可见邻近结构受侵及肝等实质脏器转移表现。如有溃疡及窦道形成,可见胃内对比剂进入肿块内。增强扫描多呈中等或明显强化,有坏死囊变者肿瘤周边实体部分强化明显,有时可见索条状细小血管影。肿块表面有时可见强化明显、完整的黏膜面。

鉴别诊断

消化道其他间叶性肿瘤:如真性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上述病变影像学表现与胃间质瘤可相似,但发生率却较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显不同。

上皮性恶性肿瘤:如胃癌、小肠腺癌、小肠类癌等,CT表现为胃肠管壁弥漫增厚、僵硬及龛影,易导致管腔环形狭窄及梗阻,局部淋巴结转移常见。

淋巴瘤:小肠淋巴瘤CT可见特征性“夹心面包”征,常表现为节段性肠壁显著增厚或肠腔异常扩张,无明显狭窄,常有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可提示诊断。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李健教授:胃肠道间质瘤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6月8-10日,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围绕消化系统肿瘤精准临床和转化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胃肠道间质瘤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内容丰富,包括辅助药物治疗时机、耐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免疫治疗的参与等,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

JAMA ONCOL: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接受5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

与接受1年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3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高风险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复发率降低且总生存率升高。更长治疗时间的影响尚不清楚。JAMA ONCOL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原发性GIST患者接受5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可以耐受及有效性。

2018 中国共识: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相关副作用(英文版)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改善了胃肠道间质瘤 (GISTs)患者的总体生存,但是药物相关副作用影响力了药物剂量强度以及临床获益。本文由中国医师协会胃肠道间质瘤外科医师分组织相关专家讨论了GISTs的治疗建议,本文主要针对TKI相关副作用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CLIN CANCER RES:Avapritinib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IST)通常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大多数晚期GIST患者由于获得继发性KIT突变而最终对TKI产生抗性,而原发性抗性主要由PDGFR A p.D842V突变引起。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携带不同KIT突变的三种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物(PDX)GIST模型中研究avapritinib(一种有效且高选择性的突变KIT和PDGFRA抑制剂)的活性,以

老年男性,腹痛2月,请诊断!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黑便,无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提示胃大弯可见隆起病变,表面光滑。

2018 法国临床实践指南: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与随访

本文总结了2018年12月更新的法国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与随访指南,工作组基于最新的文献、ESMO建议和专家建议总结了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