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泽:曾以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放射病

2018-05-07 庄颖娜 邵龙飞 解放军报

吴祖泽近照。党的十九大刚一闭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吴祖泽的实验室就迎来两位十九大代表——他们是王福生和哈小琴,同是吴院士的学生,同在这个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过。师生热议十九大,年逾八旬的吴院士兴奋地说:“十九大确定的强军时间表鼓舞着每一个人,我们要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努力跟随科技兴军时代步伐!”两位学生明白吴祖泽院士此番话的深意。这番话,不仅折射了吴院士一生矢志强军报国的追求,

吴祖泽近照。

党的十九大刚一闭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吴祖泽的实验室就迎来两位十九大代表——

他们是王福生和哈小琴,同是吴院士的学生,同在这个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过。师生热议十九大,年逾八旬的吴院士兴奋地说:“十九大确定的强军时间表鼓舞着每一个人,我们要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努力跟随科技兴军时代步伐!”

两位学生明白吴祖泽院士此番话的深意。这番话,不仅折射了吴院士一生矢志强军报国的追求,还饱含着老师对学生投身新时代强军事业的深深期许。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吴祖泽最初的工作,就是铸造核放射伤害医学防护“盾牌”。他从放射系调入生化系工作,为研制个人辐射剂量仪又调去物理研究室,为了基础研究需要再调回生化研究室……“我们这代人中有不少人,一开始并不是根据个人兴趣去选择职业,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每每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吴祖泽院士总是自豪地说,“我很幸福也很幸运,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紧相连。”

1970年的一天,我国生理学界泰斗朱壬葆院士看到同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吴祖泽,便将手中一份国外文献递到这个年轻人手上:“这篇关于造血干细胞和辐射损伤的报道,很值得注意。”在研读中,吴祖泽敏锐地意识到了造血干细胞在放射病治疗及损伤修复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上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而我国当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从此,吴祖泽将科研主攻方向由辐射生物化学转向放射病的实验治疗。

1973年,吴祖泽远赴英伦,在血液学家莱特教授的指导下进修造血细胞动力学。

在英国实验室进行的观摩与体验,让吴祖泽惊叹不已,他下定决心:要把学到的东西写成书带回祖国!

进修时光转瞬即逝,吴祖泽谢绝英方的一再挽留,毅然回国。随后,一部长达30万字的《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成书出版。这部书是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启蒙之作,许多人正是读了它,才对造血干细胞有了系统认识。

1978年,吴祖泽开始把目标瞄准国际上刚刚起步而国内尚属空白的胎肝发育调控机理研究,并因陋就简,自己动手改装仪器设备。

通过一系列实验与对比分析,吴祖泽确认胎儿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在母体妊娠4至5个月时达到数量与功能的双重旺盛期,这一系列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就在吴祖泽公布胎儿肝脏造血干细胞研究成果后不久,在南方某研究所,一位技术员误入正在照射的放射性钴源室,遭到致死剂量的电离辐射损伤。病人被送进307医院。医学专家想到了吴祖泽和他的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在此之前,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国外有科学家曾尝试用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放射病,但病人不幸死亡,以后再也没有人越过“雷池”一步。许多学生劝老师不要做这次移植,他们担心一旦失败了,非但病人的生命无法挽回,吴祖泽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此时此刻,吴祖泽却只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为危在旦夕的病人开辟一条生路!经过一系列消毒检测处理,吴祖泽亲手制备了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胎肝细胞悬液,并将它送到307医院。

随着胎肝细胞悬液通过静脉滴注缓缓进入患者体内,生命垂危的病人终于得救了。几天后,他的造血功能开始恢复;两个月后,身体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放射病的成功案例!

随着白血病、各类恶性肿瘤病例增多,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面临越来越多的临床需求。为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吴祖泽与他的科研团队举办技术培训班,联合数家大型医院组成科研协作攻关组,对接受过放射疗法的肿瘤、白血病患者进行诸多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推进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转化应用。

在60年的科研生涯中,吴祖泽先后培养出包括两位院士在内的一批杰出科技人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以及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15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7809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吴祖泽星”。

“我就是想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多做些事!”采访中,聊起手头的工作,吴祖泽十分兴奋。对于正在推进的一项项科研项目攻关进展,他如数家珍——

用于肢体缺血的某型治疗药物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用于防止血栓的抗凝生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结果喜人,用于炎症治疗的干细胞药物进展顺利……

“目前,我们手上有多种新药正在研发过程中,这些药物在促进放射损伤和战创伤修复方面有显着效果。等新药研发成功的那一天,我再接受你们的采访!”吴祖泽说。

作者:庄颖娜 邵龙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Hif-1α和Hif-2α参与调控血管内皮和造血干细胞的形成。

在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HSCs)是通过内皮细胞-造血性转变(EHT),由特殊的内皮细胞衍生而来,称为血管内皮细胞(HE)。已有报道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正性调控EHT,现研究人员对该过程可能存在其他的调控因子进行探究。Claudia Gerri等人发现,斑马鱼的Hif-2α也可以正性调控HSC形成。在携带hif-1aa;hif-1ab(hif-1α)和hif-2aa;hif-

Blood:活体内,SETD1A可保护HSCs避免激活诱导的功能性消耗。

中心点:ROS积累缺失的情况下,在HSCs和HPCs中,SETD1A调控DNA损伤和修复信号。SETD1A对接受原位炎症诱导HSC活化的小鼠的存活至关重要。摘要:造血干细胞(HSCs)的再生能力受DNA损伤积累限制。对H3K4甲基化转移酶(Setd1a)进行条件性诱变,发现HSCs的DNA损伤识别和修复通路的表达需要Setd1a的存在。特异性敲除成人的LT-HSCs(long-term-HSCs)

Blood:抗CD43和抗CD44抗体涂层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固定小鼠/人类造血干/祖细胞

中心点:抗CD43和抗CD44抗体涂层可固定活的小鼠和人类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抗体涂层可实现形成二维菌落、换液过程中无细胞识别丢失,并增加延时成像通量。摘要:示踪单个细胞识别是研究单个细胞行为动态的必要方法。高度运动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s)移动迅速不易黏附,因此需要反复成像来保持细胞识别。更糟糕的是,HSPCs常在换液的过程中被洗脱。为克服上述限制,研究人员尝试以抗体涂层来降低体外HSP

Blood:CUX1表达不足可破坏HSC稳态,促进MDS发生,并影响其严重程度

中心点:CUX1缺陷可导致一过性的克隆扩张,随后出现HSC衰竭、贫血和三系发育不良。CUX1转录调控造血干细胞静止、增殖和谱系特异性。摘要:7号染色单体(-7)和del(7q)是髓系恶性肿瘤常见的高危的细胞遗传异常。既往研究报道CUX1是7q22上编码的一个同源基因转录因子,在髓系肿瘤中常被失活,此外,从人类到果蝇均具有CUX1髓系肿瘤抑制活性。CUX1失活性突变常发生于不定性克隆造血(CHIP)

Cell:科学家阐明维持造血干细胞正常功能的关键分子机制

形成成熟血细胞的造血干细胞通常需要非常精确水平的蛋白质才能发挥作用,然而在特定类型的侵袭性血液癌症患者中,其蛋白质产生调节功能的缺失是非常常见的。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开了一种新型机制,这种机制能够有效控制蛋白的产生,从而指挥干细胞的功能。

Science:人体真真真奇妙!肝脏竟是维持造血干细胞功能的关键

哲学上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叫做还原论(Reductionism),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更简单或更基本的现象来描述。用在生物学和医学上,即是沿着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这样的路线逐层深入,以图解释某些生理现象。笛卡尔就曾表示,“一切非人类动物都可以分解成一种自动运作的机器”。这种简化理论无疑是在暗示,一切系统都只不过是其各个部分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