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癌症微环境自噬促进肿瘤生长

2017-02-12 佚名 生物谷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挪威、匈牙利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通过窃取周围细胞的能量进行生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挪威、匈牙利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通过窃取周围细胞的能量进行生长。

不同类型的癌症以不同的方式产生,但是它们都是开始于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为了产生新的细胞,现存的细胞必需复制它的遗传物质(DNA),然后发生分裂。当细胞的遗传物质受到损伤或者说发生突变时,癌症就有可能产生。这些突变会导致这些细胞不受控制地发生分裂。癌细胞逐渐地在它们开始生长的器官内堆积,最终形成肿瘤。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院癌症生物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的生长方式。利用果蝇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发现癌细胞从它们的周围细胞中获取营养物,进行生长。这些发现可能对如何治疗癌症产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1月19日那期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icroenvironmental autophagy promotes tumour growth”。

从周围细胞窃取能量

相比于健康的细胞,癌细胞在整个生长过程期间需要额外的能量,因而改变它们的能量消耗。当癌细胞周围的健康细胞将蛋白降解为氨基酸构成单元(building block)时,这些癌细胞摄取这些氨基酸,并且利用它们进行生长。

因此,这些癌细胞诱使它们周围的健康细胞给它们供应能量,并且利用来自血液中的糖和氨基酸进行生长和无限制地分裂。

论文第一作者Nadja Katheder说,“我们非常吃惊地发现癌细胞从它们周围的健康细胞中摄取营养物:糖和氨基酸。”

利用果蝇开展癌症研究

发现周围细胞如何协助癌细胞生长的这些实验是在果蝇体内开展的。自从科学家们能够通过添加和移除基因来操纵果蝇的遗传物质以来,它们就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广泛地用于实验性医学研究中。

论文通信作者Tor Erik Rusten解释道,“这意味着当细胞间的通信在果蝇体内发生时,我们能够研究它。”15年多来,Rusten一直在果蝇体内开展癌症研究,并且强调了使用果蝇的重要性。 他说,“在可能不包括小鼠的任何一种模式动物体内,是不可能发现这一点的。”

也在人体内发生

这项研究的结果也在人细胞中获得。哈佛大学研究员已证实在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内,氨基酸在健康的周围细胞与癌细胞之间转移。

Rusten说,“我们非常自信地说,类似的过程在癌症患者的癌细胞和健康血细胞之间发生,但是我们迄今为止我们并不知道这种情形是否在所有类型的癌症中发生。”

自噬

通过自噬过程,老化的和受损的细胞发生降解而被清除。这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会阻止蛋白聚集在一起。

2016年早期时候,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被授予给被称作自噬的降解过程的基础研究。

哈佛大学研究员已发现周围细胞通过自噬过程降解它们自己的蛋白,然后释放出氨基酸,供癌细胞吸收和使用。

然而,如果研究人员阻断周围细胞中的自噬过程,或者阻断癌细胞吸收这些氨基酸,那么这些癌细胞就不能够生长。这一重要的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新的癌症疗法。

Rusten说,“这些研究为在健康的周围细胞中测试抑制自噬的药物是否可以与常规的癌症治疗药物组合使用提供一个理由。”

原始出处:

Katheder NS,Khezri R, O'Farrell F, et al.Microenvironmental autophagy promotes tumour growth.Nature. 2017 Jan 19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7-02-14 xxxx1054
  2. 2017-02-13 wmu姿

    又指出了一个新领域

    0

  3. 2017-02-13 生物小菜鸟

    学习了,好深奥。值得收藏。

    0

  4. 2017-02-13 ylzr123

    好文,值得点赞,值得拥有,值得收藏!

    0

相关资讯

Nature:详解FDA批准的45款肿瘤靶向药物(名称、适应症、靶点、副反应、价格&注意事项)

Nature Review近期发表文章,盘点了迄今为止所有获FDA批准的抗肿瘤靶向药,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名称、适应症、靶点、一般副反应、严重副反应和价格&注意事项。 所谓癌症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TCT),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

《Nature》子刊:报道不应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NgAgo实验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再起波澜。9月6日,有成都媒体刊发了对韩春雨的专访,题为“《自然》已证实实验可重复 但还有不确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9月6日晚间,曾撰写韩春雨报道的《自然》杂志记者David Cyranoski邮件回复澎湃新闻时表示,《自然》杂志的报道,“不应该被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之所以9月2日之后,关于韩春雨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再次成

Nature杂志1月19日精选文章一览

封面摄影:Lee Frost/Robert Harding/Getty Images. 【1】封面故事: 纳米比亚“精灵圈”之谜 doi | 10.1038/nature20801 本期封面为从热气球上拍摄到的纳米比亚纳米布兰自然保护区鸟瞰照片。纳米比亚一些地区的沙漠草原上规律分布着内部寸草不生的怪圈,它们被称为“精灵圈”,其形成原因至今仍未可知。Corina Tarnita

Nature杂志1月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不知不觉,1月即将结束了,在即将过去的1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阅读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学习。

华人博士第-作者全新《Nature》文章 提出癌症新概念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以用于识别缺乏特异性关键抑癌基因这类癌症的靶标的新方法,他们利用这种方法针对最常见的一种前列腺癌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一个遗传位点。这种方法也可以确定其它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脑癌和结肠癌的精确治疗靶点。

2月9日Nature杂志精选文章一览

【1】封面故事: 来自寒武纪的早期后口动物 doi | 10.1038/nature21072 本期封面所示为冠状皱囊动物(Saccorhytus coronarius)的复原图。冠状皱囊动物是一种新发现的后口动物,生活在寒武纪最早期的中国。后口动物包含了脊椎动物、海星、肠鳃纲动物和尾索动物等物种。但由于种类繁多,且缺乏现存的形态中间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