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含马兜铃酸药品的安全性,国家食药总局回应了

2017-11-01 袁端端 南方周末

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 中国自2003年以来,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采取措施后,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中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我们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



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

中国自2003年以来,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采取措施后,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中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我们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注意含马兜铃属药品的肾毒性、致癌性的风险。任何药品都不能大剂量、长时间服用。

10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含马兜铃酸药品的安全性问题作出回应,并同时发出了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已上市中成药品种名单,以及可能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科药材名单供各界参考。

约半个月前,美国权威期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TranslationMedicine)刊发封面论文《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的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相关》(下称“封面论文”),该论文显示,含马兜铃酸的有毒草药,是导致亚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称,研究者对亚洲各地共1400例肝癌样本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47%的中国大陆样本、78%的中国台湾样本、56%的东南亚样本显示,肝癌与马兜铃酸诱导的细胞突变相关。这一数据和结论迅速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马兜铃酸是中国大陆肝癌多发的杀手之一。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马兜铃酸的安全性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受到比利时研究者的质疑。当时,一些服用了减肥药的女性发生肾衰,而这些减肥药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至2000年,比利时有超过100名患者在1990年到1992年证实服用同一家诊所开出的植物成药,至少有70个病人需要肾移植或做血透治疗。

而在国家及国际组织层面也陆续有不同级别的警报。2001 年世卫组织中提出对马兜铃酸药物的警报;2002 年,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令禁止使用一切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随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也先后停止进口及销售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材。

2003 年及2004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取消了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的药物标准。同时《中国药典》从2005 年开始取消了记录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马兜铃酸列为1 类致癌物;马兜铃酸类物质列为2 类致癌物。到了2012 年,更是因为其毒性强烈,将所有的马兜铃酸类物质(马兜铃酸、含有马兜铃酸的化合物及植物)升级成为1 类致癌物。

为了回应大众关切,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对相关问题作出解答:

问:如何看待《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肝癌相关》的文章?

答:我们注意到10月18日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肝癌相关》的文章。首先,这是一篇学术论文,对亚洲有关国家、中国台湾地区肝癌发生提出了一种解释。文章发表后,在科学界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赞同也有人质疑。对这个问题,我们鼓励科学界进行研究和探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我们要根据人们对药品和疾病的认识,及时调整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公众健康。

问:如何看待马兜铃酸的毒性?

答: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2012年将其列入I类致癌物质,截至目前列入I类致癌物质的还有黄曲霉毒素、烟草、酒精饮料等共116种,可以在总局政府网站查询。

问:对防范含马兜铃酸药物风险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这些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均对马兜铃酸采取限用、禁用措施。我国自2003年以来,也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根和根茎几乎不含马兜铃酸;明确安全警示,对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口服中成药品种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制定《含毒性药材及其他安全性问题中药品种的处理原则》。采取上述措施后,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问:我国肝癌患者发病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我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问: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药性论》中,就有马兜铃科药材的入药记录,如马兜铃,有"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可"的功效。目前,收载于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药材标准的马兜铃科药材有24种,含马兜铃属药材的中成药口服制剂有47种,均可在总局政府网站查询。

我们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注意含马兜铃属药品的肾毒性、致癌性的风险。任何药品都不能大剂量、长时间服用。

问:下一步总局将采取什么措施?

答:确保药品安全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所有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对其上市药品开展持续性研究,都必须严格履行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的责任,并根据研究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监测情况,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把含马兜铃酸药材作为原料生产制剂的企业,都要对其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限期提供评估结论,逾期未能提供评估结论,要停止生产,注销药品批准文号;有评估结论的,要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经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后,对获益大于风险的修改完善说明书,对风险大于获益的予以淘汰。

马兜铃酸安全性问题,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关系中医药事业发展。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监督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严格执行细辛类药材只能用根和根茎,禁止使用地上部分作为饮片和中药制剂的原料。对上市的含马兜铃酸产品进行专项检查,加强检验检测,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中成药基础性研究,开展相关药材和中成药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有针对性地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中肝损伤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并组织技术机构和专家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采取慎用、限用、停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作者:袁端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PNAS:马兜铃酸可致肾功能衰竭和癌症发生

马兜铃酸(Aristolochia acid,AA)是救治病人的中草药中的一种组分,目前研究者发现,这种马兜铃酸因为其毒性可以引起个体肾功能衰竭以及上泌尿道癌症。 马兜铃酸(Aristolochia acid,AA)是救治病人的中草药中的一种组分,目前研究者发现,这种马兜铃酸因为其毒性可以引起个体肾功能衰竭以及上泌尿道癌症。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NAS上。美国人类健康服务中

Sci Transl Med:新证据证明马兜铃酸致癌

很多人借助草药补充剂来改善健康状况。在东亚地区,人们坚信传统医学的疗效,未经加工的草药和现代药品被一起陈列在药房中。但是两项新研究指出,在某些补充剂中发现的一种成分可能会致癌。【原文下载】 正在被讨论的这种成分是马兜铃酸,这是在多叶、多花的葡萄藤中发现的一种被称作马兜铃属的化合物。几个世纪以来,马兜铃属植物一直被用于在传统医学中治疗关节炎和减轻分娩疼痛,或用作其他途径。目前,在补充剂中发现的马兜

惊!亚洲肝癌高发或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

本文指导专家赵   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陆荫英,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最近一篇研究火了!10月18日,科学杂志旗下转化医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一篇研究证明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肝癌的发生与马兜铃酸导致的突变密切相关。换句话说,马兜铃酸有造成肝癌的风险!研究者对亚洲各地肝癌样本做了

炸开锅!这些药致肝癌?

近日,一篇关于马兜铃酸的论文,在权威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并荣登该杂志封面。这篇探讨马兜铃酸与肝癌关系的论文,瞬间在全社会炸开了锅。 ▍天造地设的“理想毒药”? 说起马兜铃酸,早在1993年,马兜铃酸就作为肾衰竭元凶被人们所认识,只需要130毫克的马兜铃酸就可以导致肾病。 而本次上封面的,是来自新加坡和台湾的研究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