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秘:癌细胞如何对抗“免疫疗法”?靠突变! 大牛夫妇新作

2016-09-25 佚名 生物探索

Cell揭秘:导语: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主任James P.Allison教授是癌症免疫疗法的先驱之一,也被称CTLA-4抗体“Yervoy之父”。这款在2011年获FDA批准的免疫疗法抗体挽救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9月21日,Allison教授荣获了有着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相隔1天,这位大牛又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成果,揭秘了癌细胞对抗免疫疗法的关键

Cell揭秘:导语: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主任James P.Allison教授是癌症免疫疗法的先驱之一,也被称CTLA-4抗体“Yervoy之父”。这款在2011年获FDA批准的免疫疗法抗体挽救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9月21日,Allison教授荣获了有着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相隔1天,这位大牛又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成果,揭秘了癌细胞对抗免疫疗法的关键机制。他的妻子Padmanee Sharma博士是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

在这一题为“Loss of IFN-γ Pathway Genes in Tumor Cells as a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Anti-CTLA-4 Therapy”的论文中,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黑色素瘤依靠一条免疫反应通路中的基因突变来抵抗CTLA-4抗体ipilimumab(Yervoy)的治疗。

Padmanee Sharma博士是泌尿生殖医学肿瘤学和免疫学教授,她也是MD安德森免疫疗法平台(MD Anderson's Immunotherapy Platform,癌症登月计划的一部分)的科学总监。她说:“这些突变引起的IFN-γ信号缺失首次阐明了肿瘤细胞抵抗ipilimumab背后的机制。”

Ipilimumab的作用机制是阻断T细胞上“刹车”蛋白(CTLA-4)的活性,恢复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能力。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Ipilimumab于2011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目前,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在开发它作为单药或联合其它药物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

Sharma说:“研究表明,ipilimumab能够为约20%的黑色素瘤患者提供显著的生存益处。但为什么大多数患者不能响应这种疗法依然不得而知。”



IFN-γ通路:肿瘤抵抗免疫疗法的关键

IFN-γ是一种免疫反应刺激细胞因子(immune response-stimulating cytokine),是激活免疫细胞的关键信号分子。此外,IFN-γ可以通过连接细胞表面的受体,以及引发一系列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癌细胞死亡的事件,直接攻击肿瘤细胞。当发生基因突变时,IFN-γ这种直接的细胞杀伤作用可能被阻断了。

Sharma和同事先前的研究表明,ipilimumab治疗能够导致T细胞产生的IFN-γ增加,因此,研究小组提出一个假设,即肿瘤细胞IFN-γ通路缺陷可能会抵抗ipilimumab的治疗。

接着,他们首次分析了用ipilimumab治疗的16名黑色素瘤患者肿瘤中的全外显子组(whole exome)基因测序数据。其中有4名患者响应ipilimumab治疗,其他12名患者未有响应。

研究人员在无响应患者(non-responders)的肿瘤中检测出了184个突变,包括142种拷贝数变异以及42种单核苷酸变异。而响应患者的肿瘤中仅有4个突变。分析表明,无响应患者的IFN-γ通路基因中平均有15.33个突变。

12名无响应患者中,9人被检测出拷贝数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包括两个IFN-γ受体(IFNGR1和IFNGR2)和两个重要下游基因(IRF-1和JAK2)的基因组缺失。此外,两个已知的IFN-γ通路抑制剂(SOCS1和PIAS4)被“放大(amplified)”了。

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367名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与不含突变的患者相比,携带拷贝数变化的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



细胞系和小鼠模型确认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利用细胞和小鼠模型研究对这一发现进行了验证。在易受IFN-γ攻击的黑素瘤细胞系中,敲除IFNGR1能够让肿瘤细胞继续生长,甚至在IFN-γ存在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使用了相同的细胞系(B16/BL6),并且用ipilimumab对小鼠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拥有完整IFN-γ受体的24只小鼠中,只有4只发展成了癌症;而敲除IFN-γ受体的25只小鼠中,有12只发展成了癌症。

此外,所有未经治疗的小鼠随着肿瘤生长最终死亡,拥有完整IFN-γ受体并接受ipilimumab治疗的小鼠有80%存活下来,敲除IFN-γ受体并接受ipilimumab治疗的小鼠约有一半存活下来。



PD-1抗体耐药性也与IFN-γ有关

小编注意到,不久前,发表在NEJM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发现,癌症免疫疗法领域最热门抗体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耐药性背后的机制也与IFN-γ相关。

研究检测到的遗传变异与两个信号通路有关。其中一个通路的改变导致肿瘤细胞缺乏对IFN-γ的响应,涉及了JAK1和JAK2编码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研究发现,肿瘤在基线状态时(at baseline)并没有检测到JAK突变,但在复发时这种突变产生了。体外研究表明,JAK突变使得肿瘤细胞完全失去了对IFN-γ的敏感性。

下一步计划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未来我们或许通过检测IFN-γ基因预测患者对ipilimumab的响应,同时,可以探索对抗IFN-γ相关抵抗的新型组合疗法。Sharma说:“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其它细胞因子来攻克IFN-γ通路基因关闭的肿瘤。”此外,她还表示,尽管IFN-γ很重要,但可能还有其它的机制帮助肿瘤抵抗免疫疗法。


James Allison 与 Padmanee Sharma
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大牛”夫妇

James P.Allison与Padmanee Sharma这对大牛夫妇为癌症免疫疗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久前,《纽约时报》的报道称,Allison向Sharma求婚说:“别人都受不了我们,所以,我们结婚吧。”据悉,他们自2005年开始合作,于2014年结婚。这位留着大胡子的免疫学大牛还有一支叫检验点”(Checkpoints)的乐队,他还曾和著名歌手威利•纳尔逊(Willie Nelson)同台。

去年,Allison教授获得拉斯克奖时,Cell杂志曾发表题为“2015 Lasker Award winners tell their stories”的文章。

文章中,他说:“免疫检查点疗法已成为了癌症治疗的一个支柱。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弄清为什么有些患者响应这种疗法,而其他患者却不产生响应。为此,我与Padmanee Sharma开展了合作。她负责进行一些基于机制(mechanism-based)的临床试验,来研究接受免疫检查点药物的患者的免疫反应。我非常乐观地相信,免疫检查点疗法作为单一疗法,或是联合其它的癌症疗法能够治疗所有类型的癌症患者。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未来比以前更加光明,我很荣幸在这一领域能够发挥作用。”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3)
#插入话题
  1. 2016-11-18 维他命
  2. 2016-11-26 1e0d99ddm02(暂无匿称)

    感谢博士的讲解!分享一下!

    0

  3. 2016-11-26 1e0d99ddm02(暂无匿称)

    感谢博士的讲解!

    0

  4. 2016-10-12 1e0d99ddm02(暂无匿称)

    总结的很好!

    0

相关资讯

它,凭什么成为亚洲**癌症专科医院?

日本东京癌研有明医院是一家拥有20个手术间、700张床位的癌症专科医疗中心,其综合实力排名亚洲第一,胃肠道肿瘤诊疗水平尤其卓越。自从北大深圳医院与东京癌研有明医院建立友好关系以来,多次派出医护人员到东京学习。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我有幸成为了本批学员中的一员,于2016年8月初开始了为期90天的进修学习。对于这家引领亚洲癌症诊疗水平的医院,我一直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医院规模不大,却发展成亚洲最先

盘点:天!“身高”越高,癌症风险越大?!

小编就简单粗暴的把关于“身高和癌症风险”的研究盘点如下。此外,小编还在此文章中纳入了身高对心血管、糖尿病风险影响的研究。 【1】PLOS MED:身高和癌症究竟有啥关系? 研究者检了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最终对62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探究身高每增加10cm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近期成人身高GWAS研究,以及包含47800例癌症和81353例对照组的研究中,识别了

精华盘点:说说氧气与癌症之间的关联

今年9月13日,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的拉斯克奖结果公布。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得者为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Peter J. Ratcliffe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们对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的发现。氧气与人类的生存有

JCI:新研究为癌症“广谱”治疗找到方向

最近,国际学术期刊JCI在线发表了新加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端粒酶逆转录酶能够通过促进tRNA表达,增强细胞整体蛋白质翻译过程,促进癌细胞增殖。该研究为癌症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方向。 在多数人类癌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重新激活会导致端粒酶活性得到还原。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虽然TERT的异常表达会促进细胞增殖,TERT水平的急性减少也会导致细

15块钱小苏打治肝癌,什么情况?

昨天,一则某大众媒体的医学报道突然火了——真是这么回事吗?让我们来看看原研究怎么说的吧……先上个论文摘要由于这次媒体报道实在太玄乎,咱们还是来看看朴实无华的原文摘要,先来搞清一下是怎么回事。首先呢作者说因为之前的其他研究有提示中和肿瘤内如酸中毒和葡萄糖剥夺联合起来可以产生控制肿瘤的效果。所以他们进行了两个临床试验,一个是随机的(样本为20名大肝癌患者),另一个不是(样本为57名大肝癌患者)。采取的

微软放下豪言:10年之内解决癌症问题

据外媒报道,微软公司近日对外宣布,他们希望在10年之内利用计算机科学解决癌症问题。微软的这项计划最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将研制出小型DNA计算机,并让这些计算机进入人体来解决癌症问题。在体内成功运行后,计算机将监视癌细胞并且重新编码这些癌细胞,让癌细胞转化为健康细胞。为了实现这项伟大的计划,微软将在计算机领域和癌症领域广泛招揽人才,来保证这种计算机顺利研制成功。目前微软的研究计划还没有正式确定,不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