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intest Endosc:临床实践中巴雷特食管过度诊断较为常见

2015-01-20 高晓方 翻译 中国医学论坛报

美国一项研究对130例既往被诊断为巴雷特食管(BE)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67.7%的患者BE得以确认。由于无明显柱状内膜食管或活检未发现杯状细胞,32.3%患者的诊断被修正为非BE。BE长度、既往内镜检查部位、年龄、性别和食管裂孔疝大小均为修正诊断的预测因素。临床实践中的BE过度诊断情况对于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BE癌症风险也可能被低估。论文发表于《消化内镜》。 点

美国一项研究对130例既往被诊断为巴雷特食管(BE)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67.7%的患者BE得以确认。由于无明显柱状内膜食管或活检未发现杯状细胞,32.3%患者的诊断被修正为非BE。BE长度、既往内镜检查部位、年龄、性别和食管裂孔疝大小均为修正诊断的预测因素。临床实践中的BE过度诊断情况对于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BE癌症风险也可能被低估。论文发表于《消化内镜》。

点评:该研究强调对胃食管结合部(GEJ)进行更好定义的必要性。与BE误诊相关的保险问题、费用和心理影响均不容忽视,故应尽量避免误诊情况发生。

原始出处:

Ganz RA1, Allen JI2, Leon S3, Batts KP4.Barrett's esophagus is frequently overdiagno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results of the Barrett's Esophagus Endoscopic Revision (BEER) study.Gastrointest Endosc. 2014 Apr;79(4):565-73. doi: 10.1016/j.gie.2013.09.024. Epub 2013 Nov 18.

作者:高晓方 翻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巴雷特食管异型增生和早期食管腺癌治疗共识

       发表于《胃肠病学》杂志,基于11904篇文献的“巴雷特食管异型增生和早期食管腺癌治疗共识”,其制定过程为100余名专家进行4轮投票,超过80%的专家赞同则通过。在起草的91项内容中,81项被通过,并最终就巴雷特食管(BE)、重度不典型增生(HGD)和食管腺癌(EA)的诊断、流行病学、监测、治疗和预防达成了20条共识。   

Clin Gastroenterol H:巴雷特食管与2型糖尿病相关

  向心性肥胖通过力学机制和(或)代谢机制会增加巴雷特食管(BE)和食管腺癌(EAC)的风险,如高胰岛素血症。近日,美国罗契斯特梅奥医院的Prasad G. Iyer进行了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以确定2型糖尿病(DM2)前期是否与巴雷特食管相关。在一项基于大量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中,DM2是BE的一项危险因素,独立于肥胖(根据BMI测量)和其他危险因素(吸烟和GERD)。这些数据表明

Gastroenterology:巴雷特食管行射频消融及黏膜切除治疗后肠化生复发情况分析

射频消融(RFA)是治疗异常增生的巴雷特(Barrett)食管一种确切的方法。虽然射频消融治疗的短期疗效已经被明确,但射频消融治疗后肠化生复发的担心仍然存在。近日,来自美国 Mayo Clinic医院Milli Gupta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复发率及明确预测肠化生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在行RFA治疗的Barrett食管患者中,56%的患者在24个月达到

AJG:大样本人群研究证实内镜下粘膜切除治疗巴雷特食管安全性佳

研究热点: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巴雷特食管是相对安全的。但就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大样本人群中缺乏相关报道。 作者系统性复习了一个前瞻性维护数据库中内镜下粘膜切除治疗巴雷特食管患者的数据,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 在该项大样本人群研究中,治疗后出现食管狭窄的几率为1%,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2%,无发生穿孔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很低。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是治疗巴雷特食管的一种方法。虽然内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