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Immunity: 炎症小体的激活降低了机体抗DNA病毒感染的能力

2017-03-20 Leo.C MedSci原创

炎症小体的激活降低了机体抗DNA病毒感染的能力

病毒的感染会造成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激活,导致一系列抗病毒的细胞激素的产生,比如说I型干扰素(type I IFN)。此外病毒感染还会造成炎症小体(inflammasome)的激活,以及受感染的细胞的程序化死亡。精密的调节抗病毒的细胞激素的产生和炎症小体的激活是机体清除病毒的重要机制并且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造成机体损伤。

在最新上线的Cell Immunity杂志上,Yutao Wang及其同事进一步阐述了DNA病毒感染后,抗病毒的I型干扰素和炎症小体之间相互调节的机制:炎症小体的激活降低了DNA病毒感染所引起的I型干扰素的产生。

炎症小体的作用是识别机体内的致病微生物或者细胞压力等危险信号产生促炎的细胞激素IL1beta和IL8引起机体的下游对应反应。在一个经典的炎症小体系统中,负责识别危险信号的是一种叫Nod-like-receptors(NLRs)的蛋白家族。在识别危险信号后,招募一种叫ASC的蛋白用来激活CASPASE1酶,切割IL1beta和IL8的前体使其激活。

实验小组首先发现,在实验小鼠上敲除以上炎症小体相关基因(Asc, Caspase1)后,进行DNA病毒的感染,会产生更多的抗病毒I型干扰素(type I IFN),炎症小体缺失的实验鼠的存活率也更高。但是这种现象仅存在于DNA病毒的感染,而不存在于RNA病毒的感染。相应的,在体外感染DNA病毒时先激活炎症小体也会降低I型干扰素。

不同于RNA病毒感染,DNA病毒感染激活机体内的一种叫cGAS的酶,从而将病毒的DNA转化为一种叫做cGAMP 的中间产物,从而进一步的激活下游的叫STING的受体。研究者们进一步发现,炎症小体激活后的CASPASE1酶不止切割IL1beta和IL8的前体,同时也切割cGAS,从而抑制下游抗病毒信号通路的激活。研究者更发现不止CASPASE1酶有这样的功能,相同家族的CASPASE4,5,11也有与其类似的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的功能。此项研究为正在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各种炎症小体抑制剂在抗病毒的应用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原始出处:

Yutao Wang, Xiaohan Ning, Pengfei Gao et al.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Triggers Caspase-1-Mediated Cleavage of cGAS to Regulate Responses to DNA Virus Infection. Cell Immunity Available online 14 March 2017 http://dx.doi.org/10.1016/j.immuni.2017.02.011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Leo.C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immunol:病毒感染中多重抑制性信号阻断CD8 T细胞活性

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偏肺病毒,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且会引起极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在医院中,会受到偏肺病毒二次感染的患者大多为哮喘、慢性呼吸系统紊乱、艾滋病以及早产等等。在CD8 T细胞不足的人群中,HPMV的感染会引发严重甚至致死的疾病,这说明CD8 T细胞对于病毒的清除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对于其它类型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引发的肺部损伤等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此前对

Nature:揭示西尼罗河病毒感染导致病人记忆丧失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最为严重的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感染如何导致记忆丧失和情感障碍,从而为开发出治疗这种蚊子传播疾病的新疗法开辟新的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6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complement–microglial axis drives synapse loss du

J immunol:T-bet调节B细胞抵抗慢性病毒感染

在HIV,HBV,HCV,结核杆菌,疟原虫等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过程中,尽管宿主能够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但仍然无法阻止它们的持续性感染,原因在于这些免疫反应大多处于失活或衰竭的状态,无法清除所有的病原体。然而,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引发的免疫反应能够对病原体产生较高的压力,这一效应至少会打破病原体与宿主的动态博弈,从而延缓疾病的恶化过程。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在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尽管H

Nat Immunol:科学家开发出治疗HIV等长效病毒感染的新疗法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近日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距离发现治疗HIV感染及腺热病毒感染的新型疗法又近了一步,腺热病毒感染往往和淋巴瘤发生相关;某些感染,比如HIV感染并不能通过抗病毒疗法治疗,因为病毒可以进行有效地隐藏而不被机体免疫系统所差距。 来自莫纳什生物医学发现研究所及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机体的杀伤性T细胞可以寻找到组织中隐藏的感染细胞

Nat Microbiol:科学家有望开发新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机体先天性免疫应答的新型调节子,这种先天性免疫反应也就是机体应对外来入侵者出现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相关研究或为研究人员开发新

Immunity:中国科学家攻克寨卡病毒难题,首次在猴体发现抑制病毒感染的小分子

对于寨卡病毒感染,目前仍然没有能够效防治的疫苗或药物。今日,Immunity在线发表了一项我国科学家在抗寨卡病毒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研究表明,天然免疫小分子化合物25-羟基胆固醇对寨卡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具有明确的保护效果。生物探索第一时间采访了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李春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