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lin Oncol:长春新碱-伊立替康方案加用替莫唑胺可改善复发/难治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生存预后

2021-09-16 Nebula MedSci原创

长春新碱-伊立替康方案加用替莫唑胺可改善复发/难治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生存预后

横纹肌肉瘤(RMS)一旦复发,往往就对现有治疗不敏感了,导致总存活率不足 20%。复发后的主要预后因素是复发类型、既往放疗、初始肿瘤大小和确诊后复发的时间。当下迫切需要新的系统疗法来改善复发性 RMS 患者的预后。

VIT-0910 试验旨在评估长春新碱-伊立替康联合或不联合替莫唑胺(VIT 或 VI)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横纹肌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是一项随机 2 期试验,0.5-50 岁的 RMS 患者接受了 21 天为一疗程的 长春新碱+伊立替康±替莫唑胺治疗,直到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主要终点是两个疗程后的客观缓解率。次要终点包括最佳缓解情况。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不良反应。

两治疗组的校正PFS和OS

从 37 个医疗中心共招募了 120 位患者(每组 60 位)。受试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11 岁(范围 0.5-45 岁),89% 的患者为复发性 RMS。VIT 组和 VI 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是 44% vs 31%(校正优势比 0.50, 95% CI 0.22-1.12, P=0.09)。VIT 组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 VI 组(校正风险比 0.55, 95% CI 0.35-0.84, P=0.006),无进展生存期亦是如此(0.68, 95% CI 0.46-1.01, P=0.059)。

两组的毒性反应和相对风险比

总体上,VIT 组患者经历的 3 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事件多于 VI 组(98% vs 78%;P=0.009),包括血液学毒性反应也存在明显差异(81% vs 61%;P=0.025)。

综上,在 VI 方案中加用替莫唑胺可提高复发性横纹肌肉瘤的化疗效果,但伴随的毒性反应也增多。VIT 方案被认为是欧洲儿科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新标准治疗方法。

原始出处:

Anne-Sophie Defachelles,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Vincristine-Irinotecan With or Without Temozolomide,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Rhabdomyosarcoma: A European Paediatric Soft Tissue Sarcoma Study Group and Innovative Therapies for Children With Cancer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https://ascopubs.org/doi/10.1200/JCO.21.00124

作者:Nebul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LIN CANCER RES:Alisertib联合伊立替康和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

在I期试验中,含有伊立替康和替莫唑胺的alisertib片剂对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再次确认该方案的活性,评估alisertib口服液效果,并评估临床结局的生物学标志物。

CLIN CANCER RES:瓜达西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所有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最终都会出现化疗耐药。通过启动子去甲基化进行基因沉默是低甲基化药物的一种潜在逆转耐药的机制。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评估了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的mCRC患者接受瓜达西他滨和伊立替康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JCO:氟嘧啶、伊立替康和贝伐珠单抗序贯治疗vs初始三药联合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孰优孰劣?

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初始治疗中,氟嘧啶、伊立替康和贝伐珠单抗,这三种药物应该序贯增药,还是初始就三药联合?哪个才是最优治疗策略?Journal of On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序贯增药相比于初始三药联合,非劣效性未得到证实。

Clin cancer res:FTD/TPI+伊立替康+贝伐单抗联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FTD/TPI+伊立替康+贝伐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安全性、药物动力学和FTD抗肿瘤活性目前尚不明确。

J Clin Oncol:根据UGT1A1基因型定量伊立替康可显著改善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

基于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糖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型区分伊立替康剂量可改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术前伊立替康联合以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局部放化疗晚期直肠癌的治疗

Brit J Cancer:二甲双胍联合伊立替康治疗难治性大肠癌疗效分析

难治性CRC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加伊立替康治疗可达到疾病控制。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腹泻控制试验来证实这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