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重症肌无力患者在黄金年龄发病,创新疗法有望带来突破

2021-09-27 39健康网 39健康网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作为神经免疫性疾病中的罕见疾病,重症肌无力因病程长、难治疗、多复发受到临床专家关注。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作为神经免疫性疾病中的罕见疾病,重症肌无力因病程长、难治疗、多复发受到临床专家关注。

2021年9月23日-25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在珠海召开,两千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展示我国神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助力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推动临床诊疗进步。

大会期间举行的重症肌无力学术专题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卢家红教授担任主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神经免疫与神经肌病亚专科主任杨欢教授就“重症肌无力最新治疗靶点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分享。卢家红教授表示:“在中国,绝大多数重症肌无力者均在接受药物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药物疗效、耐受性或使用禁忌等问题无法充分有效地控制病情;此外还有10%-20%难治型患者、15%-20%可能发展为危象的患者,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挑战。如今随着对疾病认知提高,药物治疗也在不断迭代,以efgartigimod为代表的FcRn拮抗剂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手段,有望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卢家红教授

半数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人生黄金年龄首次发病

早在2018年,重症肌无力已被纳入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在我国,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约为0.68/10万人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以青壮年为主,许多患者首次发病多见于黄金年龄,四分之一的患者在19岁之前首次出现症状,一半以上患者在30岁前出现症状。

从发病特征来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是眼睑下垂、复视、手臂腿脚无力、吞咽困难、口齿不清等,尤其是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主要影响吞咽、说话、行走甚至呼吸功能,导致明显的肌无力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症状在早期很难引起患者关注和及时就诊,但如果症状控制不佳,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损害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当前,重症肌无力最常见的治疗方案是以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抗CD20单抗以及胸腺切除为主。尽管这些经典方案提供了不少治疗选择,重症肌无力治疗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杨欢教授指出,“胆碱酯酶抑制剂多用于对症治疗,长期治疗需联合其他药物,胃肠道等副作用常见, 因此很大比例患者依赖于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而糖皮质激素, 部分患者减量难以维持疗效,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出现显着多系统副作用, 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不佳;免疫抑制剂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大,缺乏临床研究比较不同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药物选择依赖医生经验;而抗CD20单抗,部分患者经现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或存在药物使用禁忌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由于供给不足,价格昂贵,导致可及性不佳, 且存在感染、肾功能损害等风险。”

创新疗法有望为重症肌无力带来治疗变革

据2018年中国重症肌无力患者生存状况调研报告,与美国患者相比,中国患者使用药物比例更高,但整体生活质量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更差。另一项重症肌无力患者综合社会调查显示,虽然中国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比例很高,但疾病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状态,超过一半的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失业在家,临床上亟需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来改善生存现状。

“近年来,基于重症肌无力免疫发病机制的治疗新靶点不断涌现,包括靶向FcRn、靶向B细胞、靶向两种营养性B细胞因子、靶向补体、靶向T细胞、靶向细胞因子等。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新靶点FcRn,在阻止IgG抗体的降解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可与IgG和白蛋白结合,转运和再循环IgG,减少IgG 降解,延长其半衰期。因此,FcRn拮抗剂可能成为一种新疗法,显着减低病理性IgG水平,用于治疗IgG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杨欢教授指出。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就靶向FcRn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创新药物进行了深入探讨。今年6月,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了一项新型FcRn拮抗剂用于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关键性III期ADAPT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治疗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力量和生活质量指标的改善,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卢家红教授总结表示:“重症肌无力是当今抗原、抗体最为明确,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对较为清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FcRn拮抗剂有望成为近30余年来重症肌无力创新性药物的新突破,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攻克重症肌无力的创新方案。与此同时,作为一种针对抗体介导自身免疫病的高度靶向IgG抗体的新型治疗药物,未来,我们也期待其能成为一种彻底改变自身免疫疾病的精准药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Neurol:泼尼松冲击疗法联合快减量方案治疗中重度重症肌无力

对于中重度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初始剂量为0.75 mg/kg的冲击疗法随后进入快速减量以维持病情处于最低水平的快减量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耐受性良好,临床病情控制效果较好

JNNP: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变化率预测重症肌无力预后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80%的MG患者血清中含有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AChR-Ab阳性MG神经肌肉传递受损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乙酰胆碱与其

重症肌无力一网打尽!众多分型临床表现帮你记?

只是累的睁不开眼,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Ann Neurol-早发vs晚发的重症肌无力,在基因组学上有何差异?

早发vs晚发的重症肌无力,在基因组学上有何差异?

早发、晚发型症肌无力患者治疗新靶向:基因、免疫通路大不相同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和疲劳。大约80%的全身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突触后肌肉终板有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抗体。有趣的是,这些带有AChR抗体的患者具有双峰发病模式,

Neurology:瑞典千人队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整体状态如何?

观察到几乎一半的患者报告目前的疾病症状与不满意的症状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