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科学发现:得了这种病更容易血脂升高!科学源于生活的故事

2020-11-08 科研创新 浙大一院

一颗苹果砸到头上

一颗苹果砸到头上

引发了牛顿的不解

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

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前不久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

在甲肝和乙肝病毒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发现还有很多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然无法解释

从而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上面这样的故事我们身边也常碰到

前不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鸿鹄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上发表题为“PML-RARα interaction with TRIB3 impedes PPARγ/RXR function and triggers dyslipidemia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

而这篇研究论文的背后,还有一个医学科学家解疑释惑的故事。

门诊患者遭遇的问题

让他决心攻克这个难题

2018年,21岁的小刚(化名)不幸罹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慕名来到血液科主鸿鹄教授的门诊。小刚身形偏瘦,此前从没生过大病,身体各项指标也都正常,但自从患病后,他的血脂就维持在超过正常值5倍的水平。作为一个权威的血液科专家,主鸿鹄知道这不正常的血脂水平会使患者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犹如在体内植入一个“隐形炸弹”。

“医生,你说这个病本身是不是就会导致血脂高啊?”小刚的这句话更引起了主鸿鹄教授的深思。

尽管临床经验和国际研究早就发现,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肥胖、体重超重或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超过其它类型白血病,但其中的分子机制至今不明,成为困扰全球血液学界20年的难题。“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能会引起血脂异常,但是不是真的有联系,怎么引起的,有没有科学依据?”主鸿鹄介绍,小刚的那个问题一直萦绕心间,让他决心研究清楚。

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需要营养,而脂肪高对肿瘤细胞来说正是肥沃的“生长土壤”,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所以对血液病患者来说,高血脂和高脂肪对疾病的影响是一个道理。另外,也有研究发现肥胖、血脂高是肿瘤患者预后差的一个标志,因此,厘清高脂血症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对治疗也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于是,主鸿鹄教授携手北京协和医学院李珂、胡卓伟教授团队历时2年时间展开科研攻关,最终找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出现高脂血症的原因,揭示了其中的分子机制,为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你争我夺”的零和博弈?

背后的分子机制解释清楚了

说起这项研究成果,可以把它形象地比喻成“三个人的爱情故事”,里面的三个主人公分别叫PML-RARα、PPARγ、RXR。

PML-RARα是引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最主要致病基因

PPARγ是人体内调控脂肪的基因

RXR是维甲酸X受体

主鸿鹄教授介绍道,正常人的身体里都有PPARγ基因和RXR受体,PPARγ基因需要通过与RXR结合才能进行脂调控,使人体内的脂肪水平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

但变异后的PML-RARα基因并不存在每个人体内,它只有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才出现,一般情况下,PML-RARα基因也需要通过与RXR相结合才能起作用。

因此,当他们仨同时出现在一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竞争出现了——这就相当于两个男士同时向自己心仪的女士发起追求。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PML-RARα基因的表达非常高,更加具有竞争性,在这场PK中成功与RXR相结合。”主鸿鹄教授解释,由于PPARγ基因竞争失败,失去了与RXR结合的机会,导致脂调控机制失败,无法降解脂肪,从而出现血脂升高。

这项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

提出新的治疗策略

这类患者今后更有希望了

同时,研究还发现了另一个“意料之外”。ATRA/As2O3是一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重要的靶向药物,可以攻击白血病细胞,降解原癌蛋白,给了PPARγ基因与RXR结合的机会,按照常理,患者治疗后脂调控恢复正常,血脂水平也应该恢复正常。但该研究发现,这种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之一是导致血脂升高,因此,很多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后,血脂水平还是异常。

有没有一种治疗方式既能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又能维持血脂水平正常呢?研究团队提出小规模联合使用ATRA/As2O3和降脂药物,结果显示这种方案可以较好改善患者的脂代谢异常,从而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病凶险的恶性血液病,临床突出表现为出血倾向,皮肤出血点、瘀斑最明显,其次牙龈出血,鼻子出血不易止住,严重者可以出现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或脑出血,容易导致早期死亡。该病单纯依赖化疗早期死亡率和患者复发率高,总体生存较差。目前维甲酸与砷剂联合治疗方案成为该病的首选方案,根治率达到90%以上。

主鸿鹄教授团队首创提出“缓解后不化疗的家庭治疗新模式”,取消了化疗,将静脉注射砷剂改成口服砷剂,让患者在家庭就可以接受治疗,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医疗费用,引领了国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潮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人就诊,特别是对维甲酸或砷剂耐药病人,通过整合最新的二代测序技术、高通量白血病药敏试验、靶向性新药的组合创新策略,多数病人得到了根治。

相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将被人类攻克,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

作者:科研创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