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平教授组稿|倪镌:ADC药物治疗宫颈癌的进展

2024-04-25 医悦汇 医悦汇

目前,TV,RC-48, T-Dxd等在复发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中均取得了不俗的疗效。随着ADC药物成为宫颈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对ADC药物背后机制理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逐渐凸显,

宫颈癌在早期经过规范性治疗后整体疗效较好,但对于晚期、复发转移的患者,有限的治疗模式及高复发率往往导致预后较差,患者生存亟待改善。继化疗、靶向和免疫时代之后,以细胞毒性药物和靶向单抗偶联成药的ADC药物打开了肿瘤的第四阶梯药物治疗时代。为复发转移和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ADC药物的作用机制

ADC的结构一般由3部分组成:

抗体:一般为针对肿瘤细胞表面靶抗原设计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细胞毒性载荷(药物):高活性细胞毒素

连接子:可使毒素和抗体以共价键方式稳定连按

图片

图片

图片

ADC药物也叫导弹药物治疗,识别抗体+连接子+毒性弹头,识别抗体找到癌细胞,癌细胞吞噬ADC药物,癌细胞内毒性弹头释放,杀死癌细胞。

ADC药物在宫颈癌中的应用

1、innovaTV 204/GOG-3023/ENGOT-cx6研究

图片

图片

结果:TV单药的ORR为24%,其中CR7%。这是宫颈癌第一个ADC药物的疗效,疗效有一定的进步。

图片

2、ENGOT-Cx8/GOG-3024/innovaTV 205:Tisotumab vedotin (TV) 联合方案的探索

图片

由于单药的疗效有限,TV联合其它药物治疗宫颈癌,疗效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副作用也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完全缓解率提高不明显。因此,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C018研究(CTR20211602),这项研究是RC48-ADC药物的II期临床研究

图片

图片

结果:ORR43.8%,CR是0,但是,患者的Her-2一定要阳性,在宫颈癌患者中Her-2阳性的比例大约50%左右。因此只有一半的患者才能使用RC48-ADC药物。

4、DESTINY-PanTumor02:T-DXd治疗HER2表达实体瘤患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结果:T-DXd的ORR为50%(Her-2阳性患者),CR率5%,疗效也有提高。

目前,TV,RC-48, T-Dxd等在复发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中均取得了不俗的疗效。随着ADC药物成为宫颈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对ADC药物背后机制理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逐渐凸显,期待未来更多基础科学的探索能够使ADC药物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ADC药物的经济性和可及性有待提高,其临床安全性仍有待长期观察。相信随着创新技术发展,如新的连接子(Linker)、定点偶联技术出现,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期待不远的将来,ADC能够真正全面进入临床,造福患者。

作者:医悦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GO 2024:吴玉梅教授团队报道宫颈癌手术及一线治疗新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肿瘤科吴玉梅教授团队全程关注SGO 2024年会上有关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方面的最新进展,精心筛选出会议上重要的研究进展,形成系列报道,与广大读者分享。

Lancet:Pembrolizumab联合化放疗治疗新诊断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

Pembrolizumab联合放化疗能显著改善新诊断的高危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Adv Sci:中山大学张春宇/姚书忠/王伟发现脂肪酸氧化通过乙酰辅酶A介导的细胞干性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该研究发现淋巴转移性CCa细胞对葡萄糖和糖酵解的依赖性降低,但脂肪酸氧化(FAO)增加。抑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显著损害棕榈酸酯诱导的细胞干性。

宫颈癌治疗新选择:图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放射治疗你了解吗?

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如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接受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吕晓娟:晚期或复发转移宫颈癌药物治疗的历史进程

药物治疗从最开始的单药化学治疗,发展到联合药物化学治疗,再到靶向治疗以及目前免疫治疗的加入,经历的巨大的历史演变,患者的治疗疗效逐渐得到提升,生存时间也显著获得了延长。

病例分析:宫颈癌手术发现肺结节,随访一年半确诊肺癌!有许多可思考的问题

患者2022年10月发现宫颈癌,并进行了手术,病理宫颈浸润性腺癌。术后放化疗。当时在本院检查时就发现右下结节,考虑肿瘤可能性大。但PET未示代谢增高。病灶随访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