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研究发现肥胖与结肠癌关联的新分子机制

2018-05-02 周舟 新华社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大量证据显示肥胖人群有更高罹患结肠癌的风险,而结肠组织炎症是结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30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肥胖增加结肠组织炎症的新分子机制。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大量证据显示肥胖人群有更高罹患结肠癌的风险,而结肠组织炎症是结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30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肥胖增加结肠组织炎症的新分子机制。

美国阿默斯特马萨诸塞大学张国栋实验室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布鲁斯·哈莫克实验室通过小鼠实验发现,一种“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与肥胖导致的结肠组织炎症相关,抑制这种酶就可以控制结肠组织炎症,进而减少结肠癌的风险。

研究人员使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发现,肥胖小鼠组结肠组织中sEH产生的脂肪酸代谢产物含量更高。论文通讯作者张国栋说:“基于代谢组学的数据,我们进一步发现,肥胖小鼠结肠组织内sEH的表达显著增高。”

研究人员使用两种不同的酶抑制剂以及基因敲除后不产生这种酶的小鼠验证,确认了sEH在肥胖导致的结肠炎症中发挥关键作用。

“敲除sEH后,即便进食高脂肪饮食的肥胖小鼠,结肠组织炎症也被阻断,说明sEH抑制剂可能是预防肥胖导致的结肠癌、直肠癌的有效手段。”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张佳楠说。

目前,sEH抑制剂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其他炎症疾病。一期人体临床试验已发现该类药物安全无副作用。张国栋说,这些临床资源将促进未来利用这类药物预防肥胖导致的结肠癌和直肠癌风险,无须从零开始开发药物。

原始出处:

作者:周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CI Insight:重磅!肥胖相关性肠道菌群才是骨关节炎的真正原因!

骨关节炎(OA)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最新数据指出其全球疾病流行率已超过2.5亿。目前临床上的治疗策略以姑息治疗为主,暂时没有批准用于OA治疗的药物。因此,制定有效的OA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肥胖患者气管内麻醉并发细支气管痉挛1例报告

患者,男,46岁,体重115kg,身高176cm,右尺骨鹰嘴骨折。

PLoS Biol:运动,真的能让食欲下降?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剧烈运动会让你暂时忘掉美食的诱惑?

JACC:代谢健康的“胖子”近一半会发展为代谢综合征

目前,关于心血管代谢状态与代谢健康的肥胖(MHO)间的相关性仍未有定论。本研究提出假设,基线状态的MHO是短暂的,并且有可能转变为代谢综合征(MetS),而MetS就可以解释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所表现出的异质性了。本研究纳入了MESA临床研究中的6809名研究对象,经过平均12.2年时间的随访,分析结果发现,与代谢正常且体重正常的对象相比,基线水平的MHO个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无相关性,但其中有

J Intern Med:青春期肥胖增加男孩成年后心衰风险

2018年3月12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杂志》(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青春期体质指数(BMI)向肥胖转变会使其成年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

Nature:靠吃药就能不饿?科学家们向前迈进重要一步

最新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在对抗肥胖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进展,首次描述了一种复杂的、被激活后能够抑制饥饿的受体的关键结构信息,为治疗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