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ACR: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更有效!

2021-11-1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大会速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且女性多发。RA以持续的滑膜炎和血管 翳形成为主要特征,进而破坏关节软骨和软骨下 骨,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 因其难治性,成为风湿病学中的热门话题之 一,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除了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方法,针灸疗法备受追捧。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近日,在ACR大会上公布了一项研究,针灸与药物联合对RA治疗效果的影响。在这项随机、前瞻性和对照研究中,共收纳101名患者,并随机分配至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1),所有患者都保持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每周接受一次针灸治疗,连续8周,在第一次针灸治疗前立即进行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评估(DAS28-CRP),在最后一次针灸治疗后一周再进行一次评估。

DAS28可以随时评估患者疾病活动度,不管是用于临床试验还是临床实践治疗中都非常适合,因此截止目前,DAS28仍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标准。疾病活动度评分越低,说明症状有所缓解。

结果显示,第一次评估DAS28-CRP评分两组结果非常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值(4129 VS 4245)和中位数(4220 VS 4200)。实验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DAS28-CRP评分平均值为2993,中位数为4541。对照组则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平均值为4541,中位数为4705。根据DAS28-CRP的定义,在针灸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降低,而对照组则保持与第一次评估非常接近的值,具有中等疾病活动指数。

1 DAS28-CRP 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最后1DAS28-CRP 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综上,针刺治疗与已有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患者疗效明显。DAS28-CRP 评分的降低是清晰可见的,并且有可能表明针灸与已经进行的治疗相结合,可以降低 RA 活动。因此,针灸可能是一种在诊断 RA 时早期开始的非药物干预。

原始出处

Seixas D, Farinha F, Pacheco da Fonte M, Laranjeira M, Rua M. Acupunctur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ctivity [abstract]. Arthritis Rheumatol. 2021; 73 (suppl 10). https://acrabstracts.org/abstract/acupuncture-in-rheumatoid-arthritis-activity/. Accessed November 16, 202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22-03-25 ms3000000235780593

    针刺治疗与已有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患者疗效明显。用结构调节来治病

    0

  2. 2021-11-19 10518094zz

相关资讯

Medicine:评估针灸治疗育龄期女性桥本甲状腺炎的大规模试验开启

桥本甲状腺炎(HT)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很高,对生育能力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桥本甲状腺炎还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我们假设针灸可以阻止或延缓HT的进展,提高育龄期女性的生育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一项随机

Pain Physician:Ashi针灸治疗 VS. 局部麻醉注射治疗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慢性盆腔痛(CPP)是指下腹部或骨盆反复或持续的疼痛,非经期或非周期性,至少持续6个月。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高达85%的CPP患者有严重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腹肌筋膜综合征(AMPS)。AMPS

J Neurosci Nurs:电针刺激可缓解脑瘤手术患者术后便秘的问题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接受脑瘤切除术的患者常会发生便秘的情况,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针灸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使用历史,在过去的30年里,

Medicine:针灸治疗肥胖症瘦素抵抗

肥胖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长期能量摄入大于身体消耗,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超重,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Nature: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研究团队揭示针灸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探究了为什么电针刺激(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ES)能从后肢足三里(ST36)穴驱动最近报道的迷走-肾上腺轴。

Nature:针灸不再是“玄学”!中美科学家首次证明针灸的神经解剖学原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针灸技术可以大放光彩,应用于更多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