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Gastroenterol H: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脏硬度降低程度如何?

2017-05-08 xing.T MedSci原创

在这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根除HCV感染(SVR)可以显著降低肝脏硬度,尤其是在基础炎症水平较高的患者或服用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患者中。几乎一半的患者治疗前被认为存在晚期肝纤维化,基于VCTE,治疗后可以达到肝脏硬度低于9.5kPa。

近日,消化病领域权威杂志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价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水平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通过振动控制的瞬时弹性成像(VCTE)测量的肝脏硬度降低程度。

研究人员检索了截止至2016年10月的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无论是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或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的HCV感染的成年患者进行的观察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患者的肝脏硬度是通过VCTE在治疗开始前和完成治疗后随访期间至少测量一次;研究还提供了达到和没有达到SVR水平的患者肝脏硬度的均值或中位数。研究人员确定了24项研究,并采用随机效应荟萃分析估计了达到和没有达到SVR水平患者的加权平均差(和95%CI)。

在达到了SVR的患者中,治疗结束后肝脏硬度下降了2.4kPa(95%CI:-1.7至-3),治疗后1-6个月为3.1kPa(95%CI:-1.6至-4.7),治疗6-12个月为3.2kPa(90%可信区间为-2.6和-3.9),或治疗后超过12个月为4.1kPa(95%可信区间为-3.3至-4.9)(平均减少了28.2%;四分位间距范围为21.8-34.8%)。与此相反,在没有达到SVR水平的患者中肝脏硬度没有显著变化(治疗后6-12个月,减少了0.6kPa;95%可信区间为-1.7至0.5)。肝脏硬度的降低程度在采用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更明显,相比于干扰素治疗的患者(降低4.5kPa vs. 降低2.6 kPa;P=0.03)、基础肝硬化患者(降低5.1kPa vs. 无肝硬化患者降低2.8kPa;P=0.02)或治疗前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的患者(P<0.01)。在基础肝脏硬度大于9.5kPa的患者中,47%(95%可信区间为27%-68%)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肝脏硬度小于9.5kpa。

在这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根除HCV感染(SVR)可以显著降低肝脏硬度,尤其是在基础炎症水平较高的患者或服用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患者中。几乎一半的患者治疗前被认为存在晚期肝纤维化,基于VCTE,治疗后可以达到肝脏硬度低于9.5kPa。

原始出处:

Siddharth Singh,et al. Magnitude and Kinetics of Decrease in Liver Stiffness After Anti-vir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17. http://www.cghjournal.org/article/S1542-3565(17)30532-3/fulltext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plos pathogen:HCV突变如何逃逸免疫系统的追捕?

与A型以及B型肝炎病毒不同,HCV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170万人的感染,但却一直没有开发出成功的疫苗。如今,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们利用新型的试验手段发现病毒的突变的速度以及成功率要远远高于人们的想象,同时,他们发现了HCV突变的生物学机制,这一机制或许解释了HCV能够逃脱免疫系统以及

hepatology:等待肝脏移植患者治疗HCV的更佳时机

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业已改变了肝脏移植前或肝脏移植后的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模式。移植前或移植后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需要进行权衡,因为抗丙肝病毒治疗可改善肝脏功能,继而降低了肝脏移植的必要性。我们研究旨在识别基于MELD评分适合肝脏移植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移植前治疗将会从中获益(或不获益)。我们模拟了一个虚拟的试验,对比MELD评分在10-40之间的患者肝脏移植前或肝脏移植后使用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

Hepatology:他汀再添新作用:降低HBV、HCV肝硬化患者失代偿风险

背景:他汀类药物降低由HCV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功能失代偿及死亡风险。然而,这种收益是否可拓展到普通人群,或者诸如HBV和酒精性肝硬化尚不清除。他汀同样也可降低HBV和HCV感染患者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这种作用是否能够在已经存在肝硬化的患者出现也不清除。我们旨在识别他汀在降低HBV、HCV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死亡率的作用。方法:从台湾国家医疗保险受益者中选取肝硬化患者。累积限定日剂量大于等

Ann Intern Med:FDA批准的口服DAA药物有很高的HCV治愈率

2017年3月21日/生物谷BIOON/---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7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7%~3.1%,约3800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

J Gastroenterol:日本人群中Elbasvir 联合grazoprevir 治疗HCV:II/III期临床研究

背景:Elbasvir (EBR)联合grazoprevir (GZR)治疗HCV感染业已证实有效,然而临床研究主要在美国和欧洲进行。我们旨在研究EBR和GZR在日本伴或不伴有肝脏硬化的HCV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不伴有肝硬化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接受EBR 50mg+GZR 50mg或EBR 50mg+GZR 100mg治疗12周。第二部分,不伴有肝硬化患

Hepatology:HCV通过巨噬细胞激活肝星状细胞介导CCL5分泌

背景:HCV引起的慢性肝病是当前严重的健康问题,常引起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尽管炎症反应被认为在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HCV感染期间肝脏疾病进展的具体机制尚不清除。方法:我们先前报道了包括Kuffer细胞在内的巨噬细胞暴露在HCV时,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激活肝星状细胞致纤维化。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在HCV感染是巨噬细胞同肝星状细胞的相互作用。原代人肝星状细胞及永生的肝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