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新闻联播头条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联体亮绝招

2018-08-29 郝兰兰 健康界

如何应对医联体绩效考核?河南省人民医院实践出答案!

医联体被视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杠杆,但却长期处于无序发展、好坏难评的境地。近日,国家卫健委连续发布两个文件,今后,在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划发展进行网格化布局的同时,还要对医联体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医联体建设正在由量变走向质变。目前,国家对医联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给予了更全的配套举措。回望过去,不乏值得借鉴的案例。由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医联体,仅仅建设一年时间,便登上新闻联播头条,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机制支撑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现状,“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放在医改首位,其落地性举措的核心便是组建医联体。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看病就医问题尤为突出。2015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联合17家省辖市级医院、108个县的111家县级医院,签署“互联网智慧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协议,正式启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是否形成了责权利明晰的运行机制、医联体内部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情况、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情况、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程度、医联体内部利益共享机制是否建立,成为医联体建设情况的重点考核内容。这恰恰说明,以上五点是医联体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人民医院首先建成了“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五个分中心,分别是远程控制中心、分科调度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质量控制中心和学科联合中心。依托以上实体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与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开展远程诊疗、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学科联合、质量控制等工作。

缺乏共享共建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一直是医联体的软肋,河南省人民医院推行了“首席专家+联络员对接服务”的地图式责任管理机制。按照分片管理原则,每一位医院管理者负责协调所属合作医院的主要工作。医院还设立了首席学科专家负责制,临床专家作为联络专家,采取地图式定位管理。据统计,共有110名病区主任被协作医院聘为首席学科专家、名誉院长或副院长。

为便于基层医院对患者进行就医宣传,定向提升基层医院医生业务能力,河南省人民医院实施了“三固定”模式。一是固定医院,每个月的哪天去固定的几家医院;二是固定时间,在固定的一天里去哪些医院;三是固定专业,固定专业的专家哪天去哪家医院。

管理方式与工作机制的确定,为医联体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基础性工程是建立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并与地市级、县级协作医院信息互联。与此同时,河南省人民医院与美国梅奥诊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

如果说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是为了方便医联体成员单位与医生工作,河南省人民医院建设的96165综合服务平台则主要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院前预约挂号、预约转诊、病床安排,院中陪检、导检、患者接送,院后服务调查、投诉等,患者投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发送到96165综合服务平台。

医联体模式受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多为“义务劳动”。解决这一问题,河南省人民医院建立了一套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医生每个月至少要与基层医院对接一次。针对院内,考核方案主要侧重对各科室部分指标进行考核;针对院外,主要对基层医院进行评估。
考核机制支撑下,河南省人民医院量身定制了“服务基层20条举措”,如专家坐诊日、专家手术日、专家多学科会诊日、省医患者向下转诊日、专家健康讲座日、专家多学科会诊日、专家质控管理日等。据悉,这些举措以特定服务日的形式贯彻,每月落实一次。

技术搭台

医联体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便是打造信息平台,借助平台连接成员单位,提高工作效率。河南省人民医院深知这一点,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之初,便选择与第三方技术平台合作,共建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

“为了建设好平台,1年时间内,我们走遍基层,实地调研、沟通、推进,最终在软件、硬件、平台等多方面工作上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在卓健科技河南省人医项目组负责人王昊先生记忆中,这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历程。

起初,河南省人民医院希望建立协作关系的有128家基层医院,网络几乎遍布河南省每个县市。卓健科技团队实地调研后发现,无论是医疗水准还是信息化水平,各地差异都很大。硬件更新迭代,软件应用维护,都需要派遣技术人员实地解决。

河南省人民医院给予全免费的帮扶建设。仅仅一年时间,河南省人民医院与协作医院中的112家医院实行了专网辐射,逐步打通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EMR(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上级专家经过授权操作,可直接查阅基层医院特定患者的运行病历,包括医嘱、手术记录、病程记录等医疗数据。

目前,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集成了12项基本功能,包括病理、影像、超声、心电在内的各学科远程会诊,远程视频会诊,多学科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重症急救指导,双向转诊,远程教学等。

以远程会诊为例,当基层医院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病例,通过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可向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申请进行远程视频诊疗、远程会诊。借助平台,基层医生与专家对话的同时,还可以完成切片、影像、病历等资料的上传,辅助专家诊断

医联体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将患者留在基层。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的另一个重要模块是远程教学,基层医院医生可以在平台上学习学科知识。除此之外,河南省人民医院还对基层医院进行线下帮扶。

王昊认为,从技术平台层面讲,平台搭建只是基础,后续如何完善产品,才是长久生存下来的核心。从医疗服务层面看,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孔令非强调,平台还应从急慢分治、医疗信息标准化、利用大数据从“治疗”向“预防” 转变服务模式、增值服务挖掘等方面下功夫。

搭建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仅仅是医联体信息系统建设的第一步,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平台上线,面向患者提供全流程线上医疗服务,面向医院提供创新协同诊治服务,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健康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最终实现“触手可及见名医,省医专家在身边”的目标。

作者:郝兰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帮扶医联体内医院上台阶 用这三个字就够了

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各地医联体建设如火如荼。不过,医联体建设如何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干”,再到“硕果累累”,则成为各地各级医院管理者需要攻克的新关隘。相较东部地区,身处大西南的贵州省内医疗资源相对稀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偏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等情况较为突出。“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各级医院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我

医联体绩效方案出炉 考核结果挂钩医院评级、人员工资

尽管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牵头建立了医疗联合体,但“联而不通”的情况犹存。为了破解医联体发展困局,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通过建立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指标体系,对医联体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并将其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医联体绩效考核首先由各三级医院进行自

防止大医院“跑马圈地”!卫健委下发分级诊疗新通知

对于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也可以牵头组建医联体、防止城市三级医院“跑马圈地”“虹吸效应”……卫健委印发分级诊疗制度重点工作通知,看看有哪些亮点。

医联体考核制度出炉 大医院跑马圈地的日子到头了

最近几天,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政策,让我们应接不暇,这些文件的主旨都是推进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改革模式。政策马上落地,医疗领域要变天了,尤其是大医院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保障资源下沉!国家卫健委说医联体这样考核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提出,分级诊疗制度是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要大力推进。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孙春兰副总理对做好医联体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我委将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作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2018年7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医疗联合

医联体被行政规划后 到底约束了谁

让技术跑,而不是让病人跑,这是政府建设医联体的初衷。对于医联体,有人将其视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杀手锏,有人说其是大医院跑马圈地的“幌子”,两种对立声音长期同时存在。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医联体建设进行行政规划。网格化布局后,到底约束了谁?大医院在跑马圈地?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医联体,主要有两种组建方式:一种是由政府主导;一